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美非政府组织在非洲活动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30 14:02

  本文关键词: 中国 美国 非政府组织 非洲 肯尼亚 出处:《外交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调整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日益突出作用,成为外交工作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是西方非政府组织开展海外活动的重要目的地,也是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去的“试验田”。本文通过研究中美两国非政府组织在非洲活动,客观比较双方异同点,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非政府组织更深入地参与中非关系提出建议。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非政府组织概念进行阐述,重点讨论外交社会化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在外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第二章对中美非政府组织在非洲活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不同时期中美非政府组织在非洲活动的特点。第三章主要梳理非政府组织在中美各自对非洲政策中的作用。美国非政府组织是美国政府在非洲推进民主和人权的重要工具。中国非政府组织则被视作民间交流的渠道。第四章从官方支持机制方面对中美非政府组织在非洲活动进行比较。美国国务院是美国非政府组织在非洲开展活动的背后推手,与美国非政府组织建立了成熟的互动机制。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去由负责政党外交的中联部而不是外交部进行协调。与美国非政府组织深度参与美国对非援助工作不同,尽管中国向非洲提供了大量援助,但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第五章尝试从非洲视角看待中美非政府组织在非洲活动。中美各自发展模式在非洲受到欢迎,为双方非政府组织在非洲开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非洲在欢迎美国非政府组织同时,对其干涉内政等行为不满。非洲对中国非政府组织寄予期待,同时对其独立性和能力存在质疑。第六章对中美非政府组织在肯尼亚活动进行个案研究,进一步印证前几章分析结果。结语部分在比较分析基础上,对中国非政府组织如何在中非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行思考,建议打造中国对非外交中官方与非政府组织紧密互动、协调发力的新模式。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informat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with the state as the main body is in the process of unprecedented transformation and adjustment.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play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frica, as the continent with the largest concentr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an important destination for Western NGOs to carry out overseas activit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ctiviti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GOs in Africa,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deep-seated reason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Focus on 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the diplomatic work in the context of diplomatic socialization. Chapter two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Africa. This chapt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iti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GOs in Africa in different periods. Chapter 3 mainly reviews the role of NGOs in the policie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wards Africa. Us NGOs are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to promote democracy and human beings in Africa. Chinese NGOs are seen as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Chapter 4th compares the activitie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NGOs in Africa in terms of official support mechanisms. The u. S. State department is an NGO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activities in Africa. Established a mature interactive mechanism with American NGOs. Chinese NGOs go out to coordinate with the CPC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political party diplomacy, not the Foreign Office. Make a difference. Despite China's massive aid to Africa. However, the role of Chinese NGOs is limited. Chapter 5th tries to look at the activiti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GOs in Africa from an African perspective. This has provided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f both sides to carry out their activities in Africa. Africa, while welcoming America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s dissatisfied with its 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 and other acts. Africa has high expectations of Chines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doubts about its independence and ability. Chapter 6th makes a case study on the activiti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GOs in Kenya, which further confirms the results of the previous chapters. The conclusion part is 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Chinese NGOs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in China-Africa relations, and suggests to create a new model in which Chinese officials interact closely with NGOs in non-government diplomacy and coordinate their efforts.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22.2;D871.2;D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锐,司军鹏;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制度和创新[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凯瑟琳·莫顿;王萱;;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对国内改革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2期

3 刘智慧;;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中国非政府组织[J];职业圈;2007年07期

4 王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现状[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7年02期

5 陆永娟;马红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J];科技风;2008年19期

6 唐兴霖;周幼平;;中国非政府组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学习论坛;2010年01期

7 金彪;;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活动现状分析[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8 金彪;;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活动现状分析[J];理论参考;2011年06期

9 阳旭;胡国平;;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的道德使命[J];文史博览(理论);2012年04期

10 叶小青;;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及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金迎春;;浅谈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分类与发展现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西恒;;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本土路径及培育策略——基于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成长历程的个案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刘桂桂;;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勤;朱国华;;城镇化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中国非政府组织(NGO)发展分析[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张欣;中国非政府组织扶贫国际会议召开[N];人民日报;2001年

2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徐永光;中国非政府组织要摆脱仅靠外援的困境[N];法制日报;2009年

3 记者 刘洋;以开放、合作、和谐的理念谋求共同发展[N];重庆日报;2011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韩辉;中国NGO,,扶贫攻坚初露头角[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民间力量滋润扶贫[N];华夏时报;2001年

6 记者 董峻;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布反贫困宣言[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本报评论员 笑蜀;民间有爱心,制度缺出口[N];南方周末;2009年

8 本报记者 谢联辉;展示风采 广交朋友[N];中国老年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丽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D];苏州大学;2006年

2 张晖;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佳桂;中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王明春;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雪;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张燕;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5 贾丽;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合法性困境与发展策略探究[D];外交学院;2016年

6 蔡畅;日本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杨超;中美非政府组织在非洲活动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7年

8 王珏;关于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对外经贸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杨晶;崛起的第三方—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婷婷;中国非政府组织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6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476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e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