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与现实挑战下的中国海权发展
本文关键词: 海权 中国 重要性 路径依赖 出处:《山西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研究中国海权发展的重要性和路径依赖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淡漠以及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人对于海权的认识存在种种误区,没有深刻认识到发展海权的重要性,也没有更深入地去思考中国海权的发展方向问题。本文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两个方面论证发展海权的重要性,解决认识问题;从海洋国土、海洋通道、海洋经济、海上安全等四个方面研究中国海权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解决路径依赖问题。 经典意义上的海权指的是一国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也就是由本国和本民族利用和控制海洋,从而剥夺对手利用海洋的权利和机会。在美国军事家马汉的概念里,“海权论”主张国家要建立和拥有强大的占据优势地位的远洋舰队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海外市场、海上航行、海外利益,同时把国家的政治意志和外交影响投射到世界,并借以影响事态和进程,制海权的得失是影响一国兴衰的重要杠杆。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史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马汉海权理论的正确性,英国、美国的崛起及对世界的控制得益于对世界海权的牢牢把握,日本的勃兴与海权的攫取息息相关,中国的衰落与海权的丧失紧密相连,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实现强国战略离不开海权的巨大发展。当前,国际范围内围绕海洋利益的斗争日益激烈,中国的海权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在维护海洋国土、保障海洋通道、发展海洋经济、增强海上防卫等四个方面面临很多挑战,加快海权的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重视海权、发展海权,真正实现中国的强国战略,是完成这一心愿的必由之路。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海洋国土的维护、进一步保障海上交通要道的安全通畅、进一步做强做大海洋经济、进一步增强海上防卫力量是实现海权发展重要路径。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ortance and path depend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a power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due to the indifference of the marin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y, there are various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sea power in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a power has not been deeply recogniz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sea power from two aspects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realistic challenge,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key points of China's maritime power from four aspects: sea land, ocean passage, marine economy and maritime safety,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path dependence. In the classical sense, sea power refers to the use and control of the sea by a country, that is, the use and control of the sea by itself and its own people. Thus depriving opponents of the right and opportunity to use the sea. In the concept of Mahan, an American strategist, the theory of sea power advocates that a country should build and possess a powerful ocean-going fleet that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to protect the country's overseas trade. Overseas markets, maritime navigation, overseas interests,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ject the political will and diplomatic influence of States into the world and influence events and processes. The gain and loss of sea power is an important lever to influence the rise and fall of a country. The rise and fall history of great power since modern times proved the correctness of Mahan's sea power theory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England. The ris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ontrol of the world benefited from a firm grasp of the world's maritime power. The rise of Japa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quisition of sea power, and the decline of China was closely linked to the loss of sea power.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ell us that the strategy of realizing a powerful country can not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sea power. At present, the struggle around the interests of the sea in the international scop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an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sea power is not optimistic. China is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in four aspects, namely, safeguarding maritime land, ensuring ocean passage, developing marine economy and strengthening maritime defense. It is urgent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powe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Paying attention to sea power, developing sea power, and truly realizing China's strategy of becoming a powerful nation are the only way to accomplish this aspir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pow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maintenance of marine land, further ensure the safety and unobstructed of the main maritime traffic routes, further strengthen the marine economy an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maritime defense forces.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巍;;浅析国际法视野下的南海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2 王雷;金珊;;试论以权益为中心的海洋秩序[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3 张晓希;向桢;仇建国;刘乐斌;梅劲健;;边远欠发达地区军队医院建设发展措施[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年06期
4 张露;;全球化时代的海权与中国海权[J];世界知识;2011年16期
5 赵楚;;惨烈而深沉的国家梦想 回望1895-1945年的中国海上力量[J];看历史;2011年07期
6 孔志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权策略选择[J];中国法律;2010年03期
7 娄胜霞;;基于分县尺度的地区人类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以遵义市为例[J];求索;2011年07期
8 崔伟;;以“七个着力”为重要抓手 提升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水平[J];人民检察;2011年02期
9 王田海;;准确把握六个“着眼于” 努力提高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水平[J];人民检察;2011年02期
10 王旭东;;我的那片海[J];兵器知识;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滨;黄思宁;周琼;;北京金融街发展评价研究初探[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2 韩莎莎;;我国各地区通用航空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2分会场-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思锋;常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测度体系构建与应用[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陕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交流论文选编[C];2008年
4 尹瑜;;用最前沿的理论 关注基层的发展——谈如何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肖卫;;湖南食品工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6 柯文静;;近年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建基;;大力创新 研发新品 赶上世界发展水平——从国外高压开关产品的发展谈起[A];第五届全国智能化电器及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丁勤仙;;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福建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陈利稳;张朝锋;马冠华;;关于我市畜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10 车效梅;;刚果共和国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泉音 记者 姚刘权;发展水平列全省第8位[N];嘉兴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书生 通讯员 吉文;科学谋划项目 提升发展水平[N];阿克苏日报;2009年
3 孟凡明 许晨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海权思想的沿承与中国发展海权的辩证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N];文汇报;2010年
5 王宝付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时代呼唤中国的海权意识觉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季建强 李焕东;勇挑发展重担 全面提升发展水平[N];绍兴日报;2011年
7 记者 焦亮;转变增长方式 提升发展水平[N];新乡日报;2005年
8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张启雄 记者 王君策 实习记者 高悦 整理;中国海权发展不能一蹴而就[N];中国海洋报;2011年
9 张文木;试论当代中国“海权”问题[N];中国海洋报;2004年
10 记者 李菲;在化解困难中提升发展水平[N];绍兴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映梅;我国西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2 薛晨;美国海权研究:成因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3 唐慧;区域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赵楠;区域工业发展空间布局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欧阳澍;基于低碳发展的我国环境制度架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周仁标;省管县改革的动因、困境与体制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晓玫;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海辉;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勇;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行业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路亚洲;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农业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平;历史经验与现实挑战下的中国海权发展[D];山西大学;2010年
2 李兴国;我国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傅薇;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继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山东大学;2007年
5 虞贞;城市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6 李进;恩施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宋喜来;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项目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王星;区域畜禽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陈锦;湖北省地、市、州竞技体育发展综合分析评价系统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10 吴昌帆;甘肃省贫困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76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47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