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政府加快推进中韩FTA的经济动因分析
本文关键词: 中韩FTA 经济增长 贸易 投资 核心轴 出处:《东北亚论坛》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2年中韩正式启动FTA谈判。朴槿惠就任韩国总统后公布了"新政府的新通商路线图",强调中韩FTA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访华期间发表的《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中,明确了"高水平、全面的"中韩FTA的目标取向。拉动韩国经济走出低增长;消除中韩贸易的制度性障碍,扩大对华进出口;加大对华投资,吸引外国人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换,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核心轴的功能;应对日本FTA的攻势等是韩国加快推进中韩FTA的主要经济动因。中韩FTA对发展中韩经济以及推动东北亚、东亚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双方应相互尊重、互谅互让为早日缔结中韩FTA而努力。
[Abstract]:In middle of 2012, South Korea officially launched the FTA negotiations. After Park Geun-hye became President of South Korea, she announced the "new trade road map for the new government," 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FTA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the Sino-ROK Joint statement for the Future, issued during China's visit to China, the goal of "high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FTA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was clearly defined to pull the South Korean economy out of low growth; To eliminate th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and to expand imports and exports to China; Increase investment in China to attrac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and enhance the potential of economic growth; Exerting the function of core axi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o deal with the Japanese FTA offensive is the main economic motivation for South Korea to speed up the promotion of FTA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China and South Korea FTA to develop the economy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and promote Northeast Asia. East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two sides should respect each other and work hard for the early conclusion of FTA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810014)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9TD002)
【分类号】:D831.26;F752.7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各国都以FTA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政策。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萎靡,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FTA成为各国扩大其出口的有效手段。中国和韩国也不例外,按照各自的FTA战略,积极推进FTA。中国和韩国地理上邻近,历史文化联系紧密,政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曾文革;陈晓芳;;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1期
2 胡艺;沈铭辉;;中韩贸易20年:回顾与展望[J];东北亚论坛;2012年05期
3 李雪威;吴昊;;新贸易环境下中韩FTA促进战略评析[J];东北亚论坛;2013年03期
4 刘昌黎;;日本积极推进FTA/EPA的政策措施[J];现代日本经济;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晓燕;;APEC20年与日本:评价及展望[J];东北亚论坛;2009年06期
2 王艳红;;日韩对东盟的FTA战略及我国的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1年06期
3 胡艺;沈铭辉;;中韩贸易20年:回顾与展望[J];东北亚论坛;2012年05期
4 刘宪;;中国对日对韩货物贸易逆差之比较[J];东北亚论坛;2013年03期
5 龙晓柏;洪俊杰;;韩国海外农业投资的动因、政策及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5期
6 庄芮;郑学党;;中日韩FTA货物贸易谈判策略研究——基于日韩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07期
7 张英;朱玉荣;;中日韩FTA贸易潜力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许晶;;FTA背景下中韩农产品贸易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3年03期
9 蒙少东;马永飞;金世源;;关于建立中韩自贸区的若干思考[J];对外经贸;2013年12期
10 秦长城;;未来中日韩自贸区中我国农业部门经济效益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军红;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丽华;东亚地区服务贸易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兵玉;中—日自由贸易区可行性与对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柴庆冬;日本参加TPP的动因与制约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孔卫华;试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建立[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郭文静;日本FTA战略在东盟的实施及其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5 焉保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牛欢欢;新世纪以来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比较[D];外交学院;2013年
7 陈晓芳;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8 王飞;韩美FTA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钱利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与展望[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杨金超;FTA建设背景下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智;在华韩资企业的投资经营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4年04期
2 刘昌黎;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实质性进展与谈判旷日持久的迹象[J];东北亚论坛;2005年05期
3 张致顺;张世和;;韩日间贸易长期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4 陈德民;;周边经济体掀起缔结RTA高潮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7年03期
5 徐文吉;;中韩建交15周年双边关系盘点与前景展望[J];东北亚论坛;2007年04期
6 程伟;吴昊;;建立中韩FTA过程中的农产品贸易安排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8年03期
7 张宝仁;曹洪举;;近期中韩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8年03期
8 李明权;韩春花;;韩国已签署FTA中的农产品贸易规则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0年04期
9 曾文革;陈晓芳;;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1期
10 朴光姬;;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及问题[J];当代亚太;2007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日本《周刊现代》前副主编 讲谈社(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近藤大介;[N];经济观察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戴霞;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榴成;三丰倒塌下了什么?——韩国经济发展中的惨痛教训[J];当代世界;1995年09期
2 杨金城;韩国经济学会[J];当代韩国;1995年03期
3 陈大济;韩国的信息化规划与政策方向[J];当代韩国;2005年02期
4 全哲焕,童斌;韩国经济危机说的因果与对策[J];当代韩国;1994年02期
5 乔亚;对“韩国模式”的系统阐释──《韩国经济发展论》(上册)简评[J];当代韩国;1995年03期
6 雷雯;韩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奥秘[J];东南亚研究;1997年02期
7 ;中国应从韩国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J];领导决策信息;1998年04期
8 任海平;;走向21世纪的韩国海军[J];现代舰船;1998年05期
9 陈小琴;韩国经济的腾飞和近期经济发展的特点[J];国际观察;1993年04期
10 朴键一;韩国经济危机的走向[J];当代亚太;199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作毅;;朝阳区经济增长潜力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刘佳明;;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全面构建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现代化农场[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傅遐龄;;谈再生水回用的效益[A];中国铁道学会环境保护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白永秀;严汉平;;为什么人们不关注投资中的国有资产流失[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影响[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李先波;黄国石;刘军祥;;关于投资的随机最优控制问题[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王宇波;;北京市职业教育投资体制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曾铁;;韩国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9 黄泰岩;康健;;韩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演变[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10 田勇;;贫困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分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浩荣;韩国经济增长加马力[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2 冬桦;2004年韩国经济增长率将达6%[N];上海金融报;2004年
3 中国贸促会驻韩国代表处供稿;韩国经济对中国依赖性加强[N];中国贸易报;2004年
4 覃达;韩国经济变数增加[N];国际商报;2003年
5 殷小茵;韩国经济是否柳暗花明[N];金融时报;2001年
6 高浩荣;韩国经济强劲复苏[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7 驻马来西亚使馆经商处;韩国二季度GDP环比增1.5%[N];国际商报;2010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萧然;韩国去年人均国民收入 重返2万美元[N];证券时报;2011年
9 王泠一(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亚太所博士);韩国经济患的是“贫血”症[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10 田力;韩国经济复苏的背后[N];中国工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东镇;韩国外向型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禹;中国改革开放后延边州与朝鲜、韩国交流合作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3 黄鹂;旅游景区投资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孙雪岩;韩国秋夕的文化变迁与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强百发;韩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永刚;韩国经济增长与社会秩序转型演进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张利风;投资和融资中的激励问题[D];浙江大学;2006年
8 于冬;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国际资本流动性及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旗坤;论商品贸易协会仲裁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莎;在京韩国人跨文化人际交往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2 郑英宰;中国货币政策对韩国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俊杰;试论韩国1997年金融危机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4 崔龙杰;论科学技术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0年
5 郑知淑;韩美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及其对中韩贸易关系的预测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6 徐晔;我国农村储蓄—投资制度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陈小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中国的经贸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敖宏;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下的投资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黄嵩;基于数据仓库的投资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林珉哲;韩国“中国威胁论”的多维透视[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1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48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