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北极政策及中印北极关系
本文关键词: 印度 北极 中印合作 出处:《国际论坛》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印度虽然偏居南亚次大陆,远离北极,但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以及谋求大国地位等因素的考量,该国近年来正积极谋求参与北极事务。本文首先从应对气候变化与战略需求两个层面概述了印度北望的原因,指出北极变化对该国四个方面利益的重要影响,进而介绍了印度为介入北极事务采取的政策实践及其呈现出的一系列特点,最后在前两部分的分析基础之上,对中印就北极事务进行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Abstract]:Although Indi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Asian subcontinent, far from the Arctic, but in order to maintain national security and seek power status and other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is actively seeking to participate in Arctic affairs.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reasons for India's northward lookou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coping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strategic needs,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impact of the Arctic changes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country. Then it introduces India's policy practice to intervene in Arctic affairs and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two parts of the analysis. The possibility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on Arctic affairs is analyzed and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极地法律与政治研究所;
【分类号】:D835.1;D822.335.1
【正文快照】: 2013年5月15日,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六国被批准成为该组织的正式观察员。中国获得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席位的消息随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以及学术界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报道与评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蓝建学;印度大国梦中的中国情结[J];当代亚太;2004年12期
2 张植荣;王俊峰;;两岸共同市场:理论与实践分析[J];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02期
3 宋德星;;现实主义取向与道德尺度——论印度战略文化的二元特征[J];南亚研究;2008年01期
4 师学伟;;21世纪初印度大国理念框架下的亚太外交战略[J];南亚研究;2011年03期
5 郭培清;;印度南极政策的变迁[J];南亚研究季刊;2007年02期
6 朱敏;张铭;;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6年02期
7 韩逸畴;;论联合国与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鹏;;美国的极地资源开发政策考察[J];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01期
2 石之瑜;黄威霖;余帛灿;;印度知识界面对中国的深层视野[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3 李汀;琚建华;;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的气候特征比较[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1期
4 黄德明;章成;;北极海域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与北极区域法律制度的建构[J];法学家;2013年06期
5 李忠林;王永刚;;试析印度为何尚未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从对大国崛起的认识出发[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6 宋海啸;;印度对外政策决策模式研究[J];南亚研究;2011年02期
7 谭中;;加强中印两大文明国之间的“恕道”[J];南亚研究;2011年04期
8 孙现朴;;印度崛起视角下的“东向政策”:意图与实践——兼论印度“东向政策”中的中国因素[J];南亚研究;2012年02期
9 袁考;;印度对华政策与中印关系[J];学理论;2012年04期
10 李小军;;印度的弹道导弹计划和导弹防扩散政策的转变[J];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纪玲玲;林振山;;福建泉州地区降水量长期变化和未来趋势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张平;陈碧辉;毛晓亮;;青藏高原东侧降水与印度洋海温之间的遥相关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英;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研究(1964-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余锦龙;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毛悦;大国梦想:印度经济改革与增长的深层动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卢欣;印度对外贸易政策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小军;导弹扩散及其控制制度[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杨值珍;冷战结束以来的中印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沈鹏;二战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区域美国外交决策研究—资源与利益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8 王苏礼;中国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卢远;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派)崛起的印度因素[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周明;冷战后印度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闯;镜像与他者:《印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石伟华;南极政治的多层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田莹;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月文;印度大国战略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5 王丽华;印度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大国关系[D];四川大学;2006年
6 曾祥裕;印度人民党政府时期的中印关系及其启示[D];四川大学;2006年
7 赵志广;中印关系中的边界因素[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之中;冷战后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调整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汪宗跃;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探析[D];新疆大学;2009年
10 孙雯;印度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中印关系[D];新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F;印日关系:从平淡到全球性伙伴[J];当代亚太;2003年09期
2 马加力;;印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发展[J];当代亚太;2009年01期
3 杨永红;;分散的权力:从MOX Plant案析国际法庭管辖权之冲突[J];法学家;2009年03期
4 简基松;;对安理会“决议造法”行为之定性分析与完善建言[J];法学;2009年10期
5 庄宗明;;“两岸共同市场”:理念架构及其现实意义[J];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01期
6 赵洪;;冷战后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J];国际论坛;2006年02期
7 钟海涛;袁波;;东盟FTA战略的新进展及影响[J];国际贸易;2010年01期
8 时宏远;;印日关系持续升温及其动因[J];国际资料信息;2007年08期
9 杨文武;;中印合作发展新论[J];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01期
10 胡志勇;;冷战后印度对外关系调整、发展及影响[J];南亚研究季刊;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恬;[N];人民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兰·瓦德瓦,尼米·库里安,唐鹏琪;WTO:进行新一轮谈判中印合作的可能性和印度的观点[J];南亚研究季刊;2001年S1期
2 杨伊玲;;中印合作:龙象共舞的竞争前景[J];新远见;2005年04期
3 王德华;;日显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兼论中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陈继东;戴江涛;;中印信息产业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J];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02期
5 朱美云;;增进互信 寻求共赢——对当前中印关系的理性认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年11期
6 龚伟;;印度能源外交与中印合作[J];南亚研究季刊;2011年01期
7 ;后记[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S1期
8 乔兴旺;;中印油气资源合作国际法保障剖解[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中国(云南)——印度合作论坛会议在昆明召开[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1期
10 吴永年;;中印双边合作的基础、问题与前景[J];南亚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永刚;推进中印合作新突破[N];云南日报;2008年
2 ;中印合作开启新一轮增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记者 吴晓燕 实习生 何姗;省中印合作交流促进会举行第二届会员大会[N];云南日报;2010年
4 记者 郭锦辉;能效和节能环保将成中印合作增长点[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记者 熊昌义 白景山;中印合作 领域广阔[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记者 冯迪凡;中印合作:既然是伙伴,如何更亲密?[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妍;中印合作:有史有绩有未来[N];国际商报;2010年
8 印度驻中国大使馆经济与商务处 高志远(K.Nagaraj Naidu);中印合作领域向全方位迈进[N];国际商报;2010年
9 杨柏 实习生 黄向荣;深圳切入中印合作意义非常[N];深圳商报;2005年
10 王迪 编译;中印合作更有前途[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志斌;进入21世纪中印合作关系发展的特点和前景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2 吴杉杉;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印度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董慧;印度维和战略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D];外交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487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48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