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与大国崛起
本文关键词: 国际法 大国崛起 国际话语 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际法乃崛起大国之制度重器。从历史发展的维度上看,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大国在其崛起的进程中都曾借助于国际法;而且其崛起的质量和水平与对国际法的认知和利用息息相关。从逻辑推演的维度上看,国际法不仅有利于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掌控实际的资源与利益,而且有助于国家确立和强化其合法性,减轻其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阻力,拓展其在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度。因而,对于崛起大国而言,认真对待与合理应用国际法,不仅是一种低成本的明智选择,而且是保证其顺利崛起的必由之路。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ortugal, Spain, Niederland, Britain, France,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powers have all resorted to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rise. Moreover,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its ri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gn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From the dimension of logical deduction, international law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control of actual resources and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also helps the country to establish and strengthen its legitimacy, reduce its resistanc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xpand its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treat and apply international law seriously is not only a kind of low-cost and wise choice, but also the only way to ensure its smooth rise.
【作者单位】: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公共外交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8200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KFX014)
【分类号】:D99;D81
【正文快照】: 崛起大国在其上升和地位维护过程中与国际法的互动关系,是一个既具有理论探索价值,又具有实践指引意义的问题。本文所称大国,除了从上下文可以推出为其他意义以外,并不泛指所有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甚至也不仅仅是经济体量巨大的国家,而是指那些在客观上具有世界引领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车丕照;;国际法的话语价值[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06期
2 蔡从燕;;国际法上的大国问题[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3 何志鹏;;大国政治中的正义谜题——阿拉伯变局与国际法价值反思[J];法商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将;赵骏;;国际法体系的不平衡特征分析[J];理论探索;2016年06期
2 张超;;略论国际法治的维度、进度与向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3 李将;;禁核试法外国家的规范维度与国际法规制[J];太平洋学报;2016年08期
4 刘敬东;;大国司法:中国国际民事诉讼制度之重构[J];法学;2016年07期
5 张国清;何怡;;民族国家的观念——从中国学者的观点看[J];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07期
6 赵骏;Lin Wanping;;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6年02期
7 吴卡;;中国国际身份的调整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基本策略[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8 严阳;;国际法视野下的国家间投票交易[J];国际展望;2016年01期
9 本刊编辑部;;中国国际法学发展评价(2012—2013) 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J];中外法学;2015年06期
10 赵骏;;国际法视角下新型大国关系的法律框架[J];法学;2015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全球治理的中国话语[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2 吴少杰;董大亮;;1945年美国《杜鲁门公告》探析[J];太平洋学报;2015年09期
3 贾宇;;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J];中国法学;2015年03期
4 韩庆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与“中国话语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05期
5 舒建中;;美国对外政策与大陆架制度的建立[J];国际论坛;2013年04期
6 古祖雪;;国际造法:基本原则及其对国际法的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7 何志鹏;;国际社会契约:法治世界的原点架构[J];政法论坛;2012年01期
8 李绍先;;阿拉伯大变局的前因后果[J];世界知识;2012年01期
9 何志鹏;;从“和平与发展”到“和谐发展”——国际法价值观的演进与中国立场调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何志鹏;;从强权入侵到多元善治——武力干涉领域国际法的现存框架与演进方向[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学伟;;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辨证关系[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杨炼;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之宪政模式比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刘芳雄;;论国际法发展的表现与前景[J];求索;2005年11期
4 付文明;;《国际法教程》学习辅导[J];领导之友;2006年03期
5 梁涛;;论国际法的晚近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易显河;;向共进国际法迈步[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温树斌;;国际法基本属性之思辨[J];河北法学;2007年08期
8 胡育云;;对国际法法律效力的反思[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9 古祖雪;;国际法体系的结构分析[J];政法论坛;2007年06期
10 张卫明;;近二十年晚清国际法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宁;;国际法与构建和谐世界[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2 黄伟;;也论国际法的等级[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谢小庆;;论国际法的历史类型[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白中红;;论海上能源通道安全的国际法基础[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刘继勇;;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温树斌;;关于国际法“法律性”的辩证思考——理论和实践的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8 杨松;;国际法与国际货币新秩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何志鹏;;国际法治的中国立场[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志雄;;国际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中国和平发展[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谦;建设和谐世界理念与国际法价值[N];光明日报;2007年
2 烨泉;维护网络安全国际法应有所作为[N];法制日报;2013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曾令良;和谐世界呼唤新的国际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谢小庆;如何认识当代国际法的作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刘敬东;国际公法不容挑战[N];法制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郭恒忠 中国人民大学讲师阴剑峰;美英对伊动武缺乏国际法律依据[N];法制日报;2003年
7 法学所课题组;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国强;论新世纪国际法之本体[D];复旦大学;2006年
2 秦倩;国际法与宗教非政府组织[D];复旦大学;2007年
3 蔺运珍;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贾少学;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吴锦标;国际法与国际秩序[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李春林;国际法上的贸易与人权关系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王忠宝;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汉大学;2011年
9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陈颖健;公共卫生全球合作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中周;论国际法对化学武器的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吕s,
本文编号:1487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48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