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国对朝政策的霸权逻辑——东方主义文化的影响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8-02-09 14:40

  本文关键词: 美国 朝鲜 霸权 东方主义 出处:《学术探索》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化是美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因素和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一样,始终是美国外交决策的基本驱动力量。某种程度上,美国文化中的使命观和"西方中心论"使得美国对朝鲜的外交政策带有极其明显的东方主义特质,即在"西优东劣""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下,借助于一种"苦心经营"的权力话语,延伸了对朝鲜的霸权触角,利用朝鲜这位"他者"来实现自己的单边主义利益和需要。美国对朝政策中所表现出来的东方主义文化,引起了朝鲜当局的强烈反弹,对东北亚局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值得引起东北亚地区各有关国家的重大关切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深刻思考。
[Abstract]: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of the United States. Cultural factors, like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and other factors, have always been the basic driving forces for US diplomatic decision-making. To some extent, The mission view in American culture and the "Western-centered theory" make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towards Korea have a very obvious Orientalism characteristic, that is, under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west superior and inferior" and "dualism". With the aid of a kind of "painstaking" power discourse, it extends the hegemonic tentacles over North Korea and utilizes the "other person" of the DPRK to realize its own interests and needs of unilateralism. It has caused a strong rebound of the Korean authorities, which has had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situation in Northeast Asia.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worthy to arouse the major concern of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in Northeast Asia and the profound thinking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er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政治学教研室;
【分类号】:D8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东明;;列宁关于民主限度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兼驳理论界“民主泛化”的流行观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10期

2 储昭根;;布什“单边主义”的文化传统[J];史学月刊;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康利荣;;他乡的名分,故乡的误读——浅谈谭恩美的《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叶青;;中东地区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4 李意;;爱德华·萨义德:以人文介入政治[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5期

5 贾韶罡;;“比萨拉比亚问题”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赵艳霞;;威胁平衡与利益平衡——试析波美关系[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黎煜;;《破碎的花朵》:格里菲斯的跨种族爱情禁令[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李兴;文化民族主义:论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于春苓;;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传统因素[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10 朱兵;陶永新;;近代欧洲政治话语的创新——“国家理性”观析微[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王宇;;问题与困境:都市文化建构中的上海双年展[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5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晓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魏雪梅;冷战后中美对非洲援助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贾春阳;论“疆独”问题与美国的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东伟;美国例外论与美国外交政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3 丁栋;后殖民语境下的J.M.库切小说主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加河;英法两国的海上争霸(1688-181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光强;从认知视角看正常化过程中的中英关系(1949-1972)[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宇;论中国特色海洋战略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隆兴;萨科齐政府对华政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发龙;奥巴马政府多边外交政策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凯;约翰·路易斯·加迪斯的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昆明;美国NSC-68号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波;美国新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中的政治文化传统[J];世界历史;2002年01期

2 赵明亮,邹乐;美国的反恐战争与单边主义[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J];美国研究;2003年03期

4 刘永涛;冷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5期

5 任晓;“美利坚帝国”论与美国的大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12期

6 李小芬;20世纪以前美国个人主义的历史演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兴成;东方主义的全球化逻辑[J];读书;2004年03期

2 徐宏前;;东方主义探究[J];新余高专学报;2010年05期

3 毛毛;;后殖民时期的东方主义[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爱德华·萨伊德,唐建清 ,张建民;东方不是东方——濒于消亡的东方主义时代[J];天涯;1997年04期

5 罗世平;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3年05期

6 王丽萍;;《东方主义》在中国的误读和挪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李晶;;论黄哲伦对“东方主义”的文化解构和超越[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8 鲍瑾;;关于苗族文化形象的想象与建构——由“内部东方主义”引发的思考[J];美与时代(上);2013年03期

9 海龙;会见萨依德,不谈东方主义[J];神州学人;2003年11期

10 李东明;;美国对朝政策的文化透视 以美国的东方主义为例[J];实事求是;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宁;;“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对话还是对峙?[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2 张兴成;;他者与文化身份书写:从东方主义到“东方人的东方主义”[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3 李清;;《唐纳德·杜克》中对东方主义的抵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黄川;;亚瑟·亨·史密斯与东方主义[A];东方丛刊(2002年第3辑 总第四十一辑)[C];2002年

5 刘智欢;;论《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瑛;;“东方主义”与“西方”话语权力——对萨义德“东方主义”的反思[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7 卫景宜;;美国早期华人英语写作与“反话语”[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8 郭跃华;;《蝴蝶君》中的霸权主义意识形态[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松涛;黄婷婷;;《蝴蝶君》——沉亡于幻想中的蝴蝶[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捷;用一种东方主义反对另一种东方主义[N];东方早报;2010年

2 孟祥路;水电环境论之“东方主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3 思郁 书评人;东方主义的理论困境[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刘伟杰;人居文化与商业价值的有机融合[N];中国建设报;2006年

5 祝勇;“另外”一个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赵稀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的后殖民颠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姜玉琴 乔国强;葛浩文的“东方主义”文学翻译观[N];文学报;2014年

8 张剑;庞德与中国:“东方主义”和民族身份的建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陆昀;业界呼吁反思城市无风格[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曾任华新国际集团总裁,兼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现任青岛海尔地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卢铿;中国建筑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气[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2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佳寒;“东方主义”的滥觞:希腊古典史家作品中的“他者”形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楠;哈金笔下东方主义话语的呈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杨;哈金《等待》中的东方主义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董静怡;论欧美新移民女作家书写的“自我东方主义”现象[D];厦门大学;2008年

4 杨雪;东方主义在《中国佬》中的彰显与消解[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欣;从“土生族”的东方主义到“新移民”的反东方主义[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6 徐婧;东方主义观照下现代英美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西北大学;2009年

7 张慧慧;后殖民语境下《砖巷》的东方主义倾向[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景行;反东方主义:后殖民社会中的女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左燕;权力与话语[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亚萍;反思美国东方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8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498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