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世价值”到“共同价值”:国际话语权的历史转换——兼论两种经济全球化
本文关键词: 普世价值 共同价值 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 一带一路 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普世价值"和以"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共同价值"具有本质差别。前者通过形而上学的"个体抽象法"得到孤立个人的抽象共性及其组成的抽象社会,由此宣扬体现"永恒真理与正义"的"普世价值",即抽象的"自由、平等、人权"等论调。它一旦施加于不平等的现实社会之上,就成为社会不平等的放大器;由其衍生的"国际标准"与"国际范式"则成为国际垄断资本统治世界的话语权工具,其推行的是霸权主义经济全球化。"普世价值"的错误不在于承认人的共性,而在于未能揭示人的共性的现实来源。人的现实共性产生于不同层次"命运共同体"中的社会实践,由此形成不同层次的不断生成和发展着的"共同价值",引导着人类合作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bstract theory of human nature , " universal value " and " common value " based on " destiny community " have the essence difference .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应猛;;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J];东南亚纵横;2010年10期
2 乔夏阳;鲁宽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陈玉刚;;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方略[J];学习月刊;2011年01期
4 张忠军;;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J];理论视野;2012年04期
5 张睿蕾;;中国模式——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机遇[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王志军;;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J];学习月刊;2012年21期
7 徐进;;政治操作、理念贡献能力与国际话语权[J];绿叶;2009年05期
8 张志洲;;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困局与出路[J];绿叶;2009年05期
9 任传功;;打造中国的国际话语权[J];留学生;2010年02期
10 梁凯音;;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范红燕;;国际话语权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C];2013年
2 黄志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浅析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3 黄锦;;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张聪;;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中国话语权的提升[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晓东;;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政治文明发展刍议[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郑永年;;确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国际话语权[A];公共外交通讯2010年春季号(创刊号)[C];2010年
7 王晓静;董文芳;;关于提升我国政治文化软实力的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化部 田军亭;有一种“战争”,,是国际话语权争夺[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周庆安;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新命题[N];经济视点报;2008年
3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徐国亮;在经济全球化坐标系中考量中国发展[N];光明日报;2013年
4 ;需要搞清中国的国际定位[N];经济观察报;2009年
5 驻美记者 宰飞;想要国际话语权 就得自己去“抢”[N];解放日报;2011年
6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李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8年
7 ;加强团结与合作 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N];工人日报;2004年
8 本报驻泰国记者 孙伟;抢占经济全球化先机[N];人民日报;2003年
9 ;经济全球化要保护弱小国家利益[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记者 袁震宇 刘莉莉 熊争艳;让命运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唐宏;论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历史选择[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尚绪芝;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庆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权力合法化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赛;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研究[D];国际关系学院;2015年
2 方会;争取中国模式国际话语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彭飞;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理论、现状与发展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范红燕;美国国际话语权的赢取及对中国的启示[D];燕山大学;2013年
5 张鑫;转型期中国管理思想国际话语权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杨亚峰;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7 赵本涛;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张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申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安全战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10 南云雁;马克思与沃伦斯坦国际交换理论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05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50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