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国际法院判例论证中国南海岛屿主权:方式与问题
本文关键词: 南海 岛屿主权 论证方式 关键日期 出处:《东南亚研究》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格雷格·奥斯丁仿照国际法院的判例,把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问题分开分析和叙述,并以关键日期为分界线,评述各方的主权依据,得出中国拥有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主权的最终结论。这一分析和论证方式,既可以避开或化解中国在南沙岛屿主权问题上的一些不利的证据,为中国的南海岛屿主权提供强有力的法理支撑,同时也为我们以后的南海问题研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重点研究的方向,值得我们借鉴。
[Abstract]:Greg Austen, following the jurisprud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analysed and described separately the sovereignty of the Xisha Islands and the Spratly Islands, and used the critical date as the dividing line to comment on the sovereignty of the parties. Draw the final conclusion that China has sovereignty over the Xisha Islands and the Nansha Islands. This way of analysis and argumentation can not only avoid or resolve some unfavorable evidence of China's sovereignty over Nansha Islands, It provides a strong legal support for China's sovereignty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and also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to be further studied for our future stud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is worthy of our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重点课题“南海权益各声索方主张的历史、地理与法理依据研究”(AOC-ZD20120)
【分类号】:D823;D9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逸舟;主权范畴再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0年04期
2 李强;全球化、主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秩序[J];战略与管理;2001年02期
3 江国华;主权价值论[J];政治学研究;2004年02期
4 李蕾;;发展权与主权的互动是实现发展权的基本要求[J];政治与法律;2007年04期
5 陈志英;;主权的现代性反思与公共性回归[J];现代法学;2007年05期
6 M.罗戈日尼科夫;;何为“主权民主”?[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7 沈德昌;黄娟;;冷战后主权国家的变革及其理论反思[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赵洲;;论主权运用的实效性法理评判[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贺小勇;;汇率主权攻守战:中美汇率争端的法律分析[J];国际贸易;2010年04期
10 简萍;;英国缘何不甘交出香港主权?[J];开发区导刊;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范建中;徐宜鹏;;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的“主权民主”构想[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2 陶林;;人权之矛与主权之盾——基于政治哲学理论与实践的分析[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李德成;;从生物芯片的发展谈遗传资源的立法[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刘建丰;;一个双重货币区域与国际公共货币的理论——一个共同区域,两类商品市场,两套货币体系[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3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志洲(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问题研究所);主权的未来:概念与现实[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薛熹 学人;主权:建构现实与被现实建构[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余敏友;新主权观的挑战[N];学习时报;2003年
4 郭辉;如何把握“主权”概念[N];学习时报;2004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潘正彦;超主权货币主张折射中国长期战略目标[N];上海证券报;2009年
6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 廉德瑰;纪念“主权恢复”,,醉翁之意何在?[N];解放日报;2013年
7 记者 朱剑慧、华春雨;巴符合主权国家条件[N];人民日报;2006年
8 沈逸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从“数据主权”看美国窃听盟友[N];文汇报;2013年
9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许小年;“超主权货币”长远可双赢[N];江苏经济报;2009年
10 江苏省社科联、河海大学 李静 余达淮;主权信用的道德审视[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志英;主权的现代性危机[D];武汉大学;2005年
2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3 张丽华;主权博弈—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闫飞飞;理解代表:从主权、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深化对代表的认识[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论主权信用评级的法律规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2 李月梅;主权思想述论[D];山东大学;2006年
3 吴红涛;经济全球化与主权国家的相关理论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后萍;论“保护的责任”理论视角下的主权与人权关系[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晓星;超主权货币理论与实践演进[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裘芳;“人”,国家与主权[D];外交学院;2004年
7 赵楠;主权视域下“保护的责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张院成;论主权与人权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何春明;主权与反垄断并购控制国际化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素蓉;试论邓小平的主权思想及其世纪挑战[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05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50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