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的外交逻辑——一种基于国际视野的框架性读解
本文关键词: 中印关系 外交逻辑 战略 出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印度对中国的外交价值正在逐步显现:印度是中国与世界的重要平衡器;印度是双刃剑之角色国家;印度是重量级权重国家。两国外交关系呈现出"非友非敌"、"冷和平"态势,非盟国体制、非一体化体系状态,非敌对国家、非全方位合作共赢模式,体现为亚战略制衡与竞争(冷和平与微合作)关系。中国必须以宏大战略视野考量和定位中印外交关系,重建中印关系的新外交逻辑,提高中印关系战略级别,构建新型外交价值理念,规避外交负能量,建立战略互信关系机制,由龙象之争变为龙象之和,营造两国战略合作与发展新气象。
[Abstract]:As an influential country, India's diplomatic value to China is gradually showing: India is an important balancer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India is a country with a double-edged sword; India is a heavyweight country.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how "no friends, no enemies", "cold peace", non-allied systems, non-integration systems, non-hostile countries, non-all-directional cooperation and win-win mode. China must consider and position Sino-Indian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a grand strategic vision, rebuild the new diplomatic logic of Sino-Indian relations, and raise the strategic level of Sino-Indian relations. To construct the new diplomatic value concept, to avoid the negative energy of diplomacy,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strategic mutual trust, from the struggle between dragon and elephant to the sum of dragon and elephant, to create a new atmosphere of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科学)“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培育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政治观教育视角的考量与测度”(BEA060019)
【分类号】:D822.3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21世纪发展中印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南亚研究季刊;2001年03期
2 孙培钧;;展望21世纪的中印关系[J];南亚研究;1996年Z2期
3 章一平;中国战略思维需要强化的两个方面[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2期
4 董振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维意义[J];石油政工研究;2010年05期
5 金一南;;什么是民族的致命伤[J];当代贵州;2011年13期
6 王鸿余;中印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前景[J];国际观察;1994年02期
7 欧东明;现代中印关系中的文化因素[J];南亚研究季刊;2000年04期
8 郑瑞祥;;中印关系进入“龙象共舞”新时代[J];对外传播;2008年04期
9 李俊勇;刘思伟;;中印关系:认知与理解——解读中国高校学生眼中的印度[J];南亚研究;2008年01期
10 邓刚;;气候合作对中印关系的影响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干城;;中印关系:共同崛起与和平共处[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2 张贵洪;;竞争与合作: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3 耿引曾;;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潘光;;邓小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战略思维和中国和平外交的发展[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5 蒋在哲;;科学发展观与若干战略问题[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6 林泉忠;;危机远去?剖析马英九的两岸战略思维[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7 郑汕;蒋勇;;印度民族宗教问题的政治化倾向及对中印关系的影响[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谈谭;;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建国以来中国对外战略文化演变[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9 卓越;杨道田;;基于战略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模式构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建平;;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瑞祥;中印关系的发展:不视对方为威胁[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记者 包尔文;加深友谊谱新篇 增进互信促合作[N];人民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方祥生;警惕对中印关系的“离间”[N];光明日报;2005年
4 何亮亮;瓦杰帕伊访华和中印关系新局面[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5 季平;把握中印关系改善的历史机遇[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6 记者 马剑;杨洁篪会见印度外长克里希纳[N];人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杜尚泽;温家宝总理将正式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N];人民日报;2010年
8 V·P·达特;新的国际形势下的中印关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9 记者 杜尚泽;温家宝会见印度总理特使[N];人民日报;2010年
10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胡仕胜;温总理访印:温故而图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随新民;中印关系的社会认知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2 杨值珍;冷战结束以来的中印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阮金之;冷战后中缅印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张力;冷战后时期印度的外交与战略安全[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杨义芹;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6 章节根;印度的核战略[D];复旦大学;2007年
7 唐玉华;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王苏礼;中国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路云辉;江泽民战略思维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屠春友;邓小平战略思维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雯;印度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中印关系[D];新疆大学;2010年
2 王国旗;中印关系波动的原因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于向华;新世纪初期的中印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王浩;冷战后中印关系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发展途径[D];辽宁大学;2012年
5 王婉潞;试析二战后中印角色身份的形成与转化[D];辽宁大学;2013年
6 匡先侦;金融危机后的中印关系:机遇、挑战与展望[D];南昌大学;2013年
7 王润萍;新世纪印度对华政策对中印关系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1年
8 袁晶;试析影响当前中印关系发展的利弊因素[D];燕山大学;2010年
9 刘杨建;新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印关系[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孙语棋;浅析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谈判[D];外交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538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53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