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及其限度

发布时间:2018-02-27 20:32

  本文关键词: 非国家行为体 国家 影响 限度 国际社会 全球化 出处:《理论月刊》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非国家行为体和国家是国际社会中彼此相对的两类行为体。尽管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体系中发挥着日益增强的作用,但非国家行为体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有限度的。从历史上看,非国家行为体的扩展和收缩是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衰落相伴随的。非国家行为体也只有在一个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对国际互动的规则和国家单元的合法性有基本共识的国际体系中才会兴旺发展。由于主权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难以撼动,也由于国际社会和全球化的发展都是不可逆的进程,非国家行为体的活动深深地受到全球化、国际社会和主权国家的影响和制约。
[Abstract]:Non-state actors and States are two opposite categories of act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Despite the growing role of non-State act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But the impact of non-State actors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s limited. Historically,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non-State actor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national societies. Only in an international system where there is a basic consensus on the rules of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a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unit of States... because the importance of sovereign Stat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cannot be shaken, Also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globalization is an irreversible process, the activities of non-State actors are deeply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by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sovereign states.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安徽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60-070099) 安徽省支持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0613500302)
【分类号】:D8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卫平;;竞争政策、国家利益与中国反垄断法政策目标定位——一个基于系统的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陈松川,张金柱;全球化进程时期的国家安全合作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张文喜;班保申;苗壮;;西方国家利益理论研究的建构主义转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吴嘉蓉;;论全球治理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谢晏均;;基于一体化的成都资阳区域合作的实践与创新[J];重庆行政;2010年01期

7 陈兴文;;浅谈重庆高速公路附属产业发展[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0年02期

8 张农寿;胡晓燕;;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关于世界秩序范式的争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秦天宝;;扬弃“技术理性” 回归伦理谈判——科技知识背景下全球气候谈判法律模式之展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张金荣;;试析后冷战时期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的动因[J];当代亚太;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乌杰;;和谐社会与改革[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俞新天;;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国际视野[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贺鉴;;共进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建构——以建构主义为研究路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董正华;;全球化的歧义与真实历史进程[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陈瑞莲;;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与启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登文;;后发展国家命运方程的求解——马克思对世界历史进程中后发展国家研究的再认识[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刘宏松;;国际组织的自主性行为:两种理论视角及其比较[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9 胡波;;预期收益类型差异与国际合作[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0 董青岭;;在冲突与合作之间:作为元理论或理论桥的建构主义[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6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雪凤;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视角下NGO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紫翔;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内政府机构改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娟;沙特的“软实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6 潘虹;专法管理涉外海洋调查,切实维护中国海洋安全[D];暨南大学;2010年

7 刘绍武;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跨国犯罪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熊强;中国村民自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王金梅;论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环境合作中的作用[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杨璐;论全球公民社会构建中的国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贤君;全球化对公民社会权保障趋势的影响——国家中心责任向非国家行为体过渡的社会权保障[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李金祥;;非国家行为体的分类[J];当代世界;2008年05期

3 贾修磊;;非国家行为体的缘起[J];当代世界;2010年04期

4 任侃健;;论对非国家行为体的越境打击[J];研究生法学;2011年06期

5 王新生;;论社会权领域的非国家行为体之义务[J];政治与法律;2013年05期

6 徐步华;;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及其限度[J];理论月刊;2014年05期

7 苏长和;非国家行为体与当代国际政治[J];欧洲;1998年01期

8 郑贤君;;非国家行为体与社会权——兼议社会基本权的国家保护义务[J];浙江学刊;2009年01期

9 王金梅;;非国家行为体与主权国家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互动[J];法制与社会;2011年09期

10 徐步华;;非国家行为体的涵义与作用:国际关系学者的争论[J];鸡西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金祥;蔡佳禾;;理解世界政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性质和定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常政;权力大未来[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尤文虎 杜亚峰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部研究员、总参某部翻译;全球核秩序正日趋脆弱[N];中国国防报;2010年

3 陈向阳;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考[N];学习时报;2006年

4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杨洁勉;安全环境发生变化[N];人民日报;2001年

5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与极地中心国际法博士 程保志;北极治理,,“人类共同利益”所系[N];文汇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王尔德;中国角色与世界镜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7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与极地研究中心国际法博士 程保志;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思路与路径[N];中国海洋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舒阳;简论“无公认行为体”的形成及国际承认[D];兰州大学;2011年

2 谢樱;上海城市外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44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544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