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权力博弈、制度设计与规范建构——日本加入TPP后中国应对的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8-02-28 03:03

  本文关键词: TPP 亚洲区域一体化 日本TPP策略 出处:《国际观察》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3年7月,日本正式作为第12个成员国加入TPP谈判。日本的加入,不仅使TPP的经济规模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避免在未来的亚太贸易体系中被美日所边缘化,中国应采取三种策略。首先,中国需要积极寻找和构建利益同盟,提升实力,通过与美国进行权力博弈来减少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其次,中国还可借鉴制度的理性设计理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TPP规则的制定,使TPP能够"为我所用",为中国参与未来的亚太贸易创造有利条件。最后,中国也要思考如何在亚太区域内构建自贸区建设的规范和共识来影响TPP未来的制度建设,使其更加多元化、更富包容性,真正成为能够有利于亚太经济融合和区域各国共同繁荣的国际贸易协定。
[Abstract]:In July 2013, Japan formally joined the TPP negotiations as the 12th member country. Japan's accession not only further enhanced the economic scale of TPP, In order to avoid being marginaliz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n the future Asia-Pacific trading system, China should adopt three strategies. First of all, China needs to actively seek and build an interest alliance to enhance its strength. Through the power gam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PP on China. Secondly, China can also draw lessons from the rational design theory of the system and participate in the formulation of TPP rule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enable TPP to "do what we can" and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China to participate in future Asia-Pacific trade. Finally, China should also consider how to establish norms and consens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zon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order to influence the futur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TPP. Make it more pluralistic, more inclusive, truly can be conducive to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region's 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分类号】:D831.3;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万璐;;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2 刘重力;杨宏;;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东亚地区FTA战略的影响——基于TPP合作视角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5期

3 赵金龙;;美国TPP战略的动机及其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2年06期

4 王广涛;;日本TPP政策之困[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4期

5 倪月菊;;日本的自由贸易区战略选择——中日韩FTA还是TPP?[J];当代亚太;2013年01期

6 汤碧;林桂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战略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7 蔡亮;;挑战与动因:日本参加TPP谈判的战略意图探析[J];日本问题研究;2012年04期

8 侯典芹;;美国的战略东移与东北亚[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04期

9 田海;;TPP背景下中国的选择策略思考—基于与APEC比较的分析[J];亚太经济;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铭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J];当代亚太;2012年01期

2 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J];当代亚太;2012年01期

3 曾坤生;王珏;;中国对TPP参与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年10期

4 赵金龙;;美国TPP战略的动机及其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2年06期

5 卢孔标;王守贞;丁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主要分歧与前景分析[J];东南亚研究;2012年05期

6 李杨;黄宁;;东盟四国加入TPP的动因及中国的策略选择[J];当代亚太;2013年01期

7 彭支伟;张伯伟;;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4期

8 王钱柱;;寻求体系转型中的战略增长点——澳大利亚的印度洋政策前瞻[J];国际展望;2013年02期

9 杨立强;鲁淑;;TPP与中日韩FTA经济影响的GTAP模拟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3年04期

10 毕晶;;中国加入TPP的利弊权衡及战略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千里;冷战后日本大战略调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2 刘君涵;中美经济共生关系及其调整[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艳文;“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进程及其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挑战[D];山东大学;2012年

2 张琳达;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中国未来对外贸易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3 于钦臻;美国TPP经济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吕娟;论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3年

5 刘小川;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3年

6 王虎;美国战略东移背景下的TPP及对中国e笥跋靃D];吉林大学;2013年

7 宋永刚;TPP对中国政治及经济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马亚男;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9 申瑞杰;越南加入TPP谈判的认知因素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10 侯云哲;美国加入TPP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重力;盛玮;;中日韩FTA战略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8年01期

2 刘昌黎;;TPP的内容、特点与日本参加的难题[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3 赵立新;;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层障碍——中韩日民族主义诉求及其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4 蔡鹏鸿;东亚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当代亚太;2005年03期

5 万璐;;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6 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J];当代亚太;2012年01期

7 李巍;;体系·社会·国家——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三种研究路径[J];国际观察;2008年01期

8 徐崇利;;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与中国的责任[J];国际经济法学刊;2010年02期

9 杜晓军;;从TPP看野田内阁的外交政策[J];国际论坛;2012年01期

10 黄凌云;刘清华;;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中国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玉玲;;论新县制下基层民意机关制度设计的三大民主障碍[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方付建;;试论建立人大代表履职考核制度[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姜伟;权锡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刘优良;王宾新;;腐败及其克服之道——马基雅维里反腐败思想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5 张慎霞;;“第三条道路”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及其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6 侯琦;魏子扬;;制度的非理性与社会和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7期

7 竹立家;;给官员稳定的“职业预期”——国外公务员制度设计带来的思考[J];人民论坛;2009年23期

8 黄仕红;宋小娥;;治理腐败制度设计的要求、原则和思路[J];学习与实践;2010年01期

9 王晓毅;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尴尬[J];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13期

10 向淼;粟茂;;透明政府: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小健;;对海外重点华侨华人社团开展统战工作的策略思考[A];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新探索[C];2008年

2 张明军;汪伟全;;公平与正义:和谐社会中制度建设的价值追求[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3 刘宏松;;国际组织的自主性行为:两种理论视角及其比较[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4 孔令举;;政治和谐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5 马鑫;;实名注册的网络投票对民主选举的促进作用及其实施策略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士新;;中国在亚欧会议中的战略选择[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7 秦小鹏;黄卫平;;试论中国“入世”的若干政治意义[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杜娟;;国际制度的理性设计论:理性主义国际制度研究的新发展[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9 赵常庆;;东盟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伍贻康;;欧洲一体化整合协调经验及其启迪[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姚立;欧盟东扩克服困难 加速谈判[N];人民日报;2000年

2 王晓鹏 山西省纪委派驻机构管理室副主任;从“牛栏关猫”到“禁官泡澡”看制度设计[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更新发展理念 优化制度设计[N];人民日报;2010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黄煜升;中山慈善万人行凭什么风行23年[N];南方日报;2010年

5 承伟毅;腐败其实与年龄无关[N];工人日报;2000年

6 ;建言三农[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徐剑梅;北爱谈判有进展无结果[N];人民日报;2004年

8 倪旅泉;新谈判能否破僵局[N];解放日报;2007年

9 本版编辑 记者 李学军 赵毅 王丹蒂 安江;美再次拒绝与伊直接谈判俄敦促伊与国际组织互动[N];人民日报;2006年

10 ;希拉里改口,又说愿与伊朗无条件谈判[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厚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刘利民;影响冷战后北约继续存续的决定性因素[D];清华大学;2004年

3 李春玲;中美大使级会谈研究(1955-195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展鹏;跨国民主及其限度[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王良生;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东盟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曾晓祥;冲突管理与东盟地区规范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臧术美;欧盟地区政策改革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崔颖;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李小军;导弹扩散及其控制制度[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彭心倩;欧共体竞争法与欧洲一体化[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晨歌;艾滋病患者人权保障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谷雨;试论西方学者对新中国外交谈判的研究[D];外交学院;2000年

3 刘潇;权力政治因素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绩效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4 邹宏;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应对策略思考[D];河南大学;2004年

5 陈颖;我国人大监督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石磊;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王妍;欧盟东扩:中东欧候选国家入盟谈判解析[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陈小兰;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机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9 崔英;权力博弈视域下的战后英国福利改革动因探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10 徐静;欧洲联盟多层级治理的理论和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5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545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