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世界人权发展的机遇、障碍与基因

发布时间:2018-03-03 03:13

  本文选题:人权 切入点:伦理文化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世界人权发展面临"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人权初衷改变等方面的挑战,并出现人权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人权帝国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等诸种理论形态的论争。随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出场,中国传统文化潜在地成为促进世界人权发展的重要元素。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它以血缘为逻辑起点,与"家国一体"社会结构相匹配,深刻表现为"五伦"文化设计,这些文化元素限制人权概念、理念与制度在中国产生、发展。但是,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两种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在修正人权正在被异化、扭曲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天下""重和去同"以及"仁人同一"思想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伦理基础。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in the world i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aggressive imperialism" and the change in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emergence of human rights cosmopolitanism and nationalism.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human rights imperialism and cultural relativism and other theoretical forms.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human rights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rrie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in the worl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ethical culture. It takes blood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matches with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family and country as one", and is deeply manifested in the design of "five lun" culture. These cultural elements limit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concept and system come into being and develop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two factor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side everyth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modifying human rights being alienated. In particula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thoughts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harmony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the world" and "the same people and the same people" provide the world outlook, methodology and eth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人权问题研究”(编号:16CZX057) 天津工业大学科研专项基金项目
【分类号】:D815.7;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少华;中国酒与传统文化概论(五) 第五节 酒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J];酿酒;2000年05期

2 张成岗;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现代诠释[J];现代哲学;2000年02期

3 王业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2期

4 任继愈;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4期

5 杨永彬;杨永彬:群蜂现象和中国传统文化[J];哲学动态;2000年02期

6 李德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关于文化的一点再思考[J];东南学术;2000年06期

7 杨士钰;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J];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01期

8 张同乐;论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翟振业;关于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研讨的反思[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刘金陵;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反思[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平;;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关系之我见[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王雪燕;张绍旭;程国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当代使命[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许抗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下的世界新秩序[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风雷;;中国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孟庆q;;新世纪与中国传统文化[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赵春生;;瞿秋白与中国传统文化[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燕良轼;卞军凤;颜志雄;王涛;;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智慧的若干标准[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杜道明;;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9 王五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家的责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10 孙启泮;;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桂钿;人文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学术月刊》编辑部副总编、编审 夏锦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需要新的维度[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庞井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向[N];经济日报;2011年

4 曲靖市麒麟区育红小学副校长 尹怀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杜发强 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泛”[N];平凉日报;2012年

6 海天出版社编审 秦海;让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N];光明日报;2013年

7 本报驻赫尔辛基记者 赵广俊;“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吸引我的活力”[N];光明日报;2013年

8 原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 谢幼田;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复兴[N];光明日报;2014年

9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 李土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格[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徐松兰;传统文化产品须有品牌意识[N];深圳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梅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齐晓静;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3 吴冠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王鹏飞;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蔡萌;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渤海大学;2015年

6 刘昊;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D];长江大学;2015年

7 孔小娜;契合与差异: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朱荣楠;中国传统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芳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樊腾龙;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探析[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59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559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0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