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救灾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本文选题:区域公共产品 切入点:中国 出处:《东南亚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区域公共产品理论对于地区合作的较强解释力为救灾合作提供了新的分析视点。纵观中国—东盟救灾公共产品发展历程,可将其大致为分为四个阶段:2003年脱离"概念"步入正式议程;2004年开始蓬勃开发;2008年进入深入发展;近年来,双方致力于合作机制化建设,努力提升救灾合作质量。经过十年发展,中国—东盟救灾公共产品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产品普及性不够、内容连续性与系统性不足、产品对机制化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有限等亟待完善之处。因此,需要从强化多样供给主体参与、强化国际调研与统筹安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与救灾文化培养、重视机制与法律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中国—东盟救灾公共产品深入发展。
[Abstract]:The strong explanatory power of regional public product theory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disaster relief cooperation. I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to move out of the concept on the formal agenda in 2003, to flourish in 2004, to develop in depth on 2008, and in recent years to work o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ooperation. Effor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saster relief cooperation. After a decade of development, China-ASEAN disaster relief public goods have made many achievements, 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product popularization and lack of continuity and systematization of the cont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articipation of various suppliers,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overall arrangement,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disaster relief culture cultivat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mechanism and legal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disaster relief public good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亚太地区救灾合作机制建设对策研究”(11AZD032)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凯;魏祖志;;浅析中国参与东盟减灾合作问题[J];东南亚纵横;2012年03期
2 姜世波;;论国际救灾法中的效率原则[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黄河;;区域性公共产品:东亚区域合作的新动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徐莹;;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合作路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澳大利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印度洋海啸中的救援行动为案例[J];宁夏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5 王勇辉;孙赔君;;东盟地区论坛框架内的救灾合作机制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02期
6 毛维准,阙天舒;灾难外交:一种新的外交方式?——印度洋地震海啸启示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6期
7 赵长峰;左祥云;;中国参与和构建亚太地区救灾合作机制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06期
8 汪波;覃辉银;;国际合作研究:流派争鸣、理论成果及局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郭晓临;李卫华;;缅甸问题:有关各方的立场与利益协调[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11期
10 周义程;闫娟;;什么是公共产品:一个文献评述[J];学海;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跃;;近期美对缅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缅关系的影响[J];东南亚之窗;2011年01期
2 李敏;;灾难外交调研工作刍议[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李敏;;灾难外交刍议[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李德芳;;灾难外交:公共外交的危机反应模式[J];国际论坛;2008年05期
5 聂文娟;;中国与东盟地区论坛(ARF):从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J];东南亚纵横;2013年11期
6 伍世安;叶卫华;;论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及“社会人”视角解释[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曹彩栻;;重特大自然灾害国际救援协调问题论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李俊久;;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视角(上);2013年10期
9 王邕;王馨;;准公共产品供给的融资安排:山东省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09期
10 周明海;;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共产品思想研究[J];学术界;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姜照辉;;国际合作理论分析中国欧盟合作[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绍志;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高林玉;公用事业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义程;公共产品民主型供给模式的理论建构[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学迎;经济学视野下的宽容[D];山东大学;2009年
6 石磊;企业灾难捐赠的决策模型与效果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桑颖;美国对外援助中的私人志愿组织[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尹鸿雁;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单顺安;“土地财政”治理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王健;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程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俊金;论WTO贸易援助制度之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新娟;美国的缅甸政策研究(198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黎欣;发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4 姚璐;冷战后中缅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张锡平;危机信息的整合沟通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吴志强;当代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观念及道德实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7 沈希希;“金砖国家”的合作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蔡英辉;我国府际争议的现状、成因及其降解[D];苏州大学;2008年
9 段玲玲;马六甲海峡安全问题初探[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尹齐喜;西方对缅甸的制裁及其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洁;从抗非典看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J];当代亚太;2003年06期
2 王方方;;公共选择理论与中日韩经济一体化困境[J];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02期
3 陈世瑞;;中国与东盟间的国际危机管理合作——基于博弈分析的角度[J];东南亚研究;2007年01期
4 马燕冰;东盟地区论坛的创建、发展及前景[J];和平与发展;2000年04期
5 马为民;孙健;;东盟地区论坛的发展、作用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和平与发展;2011年03期
6 赵洪;;中国视角中的印度与东盟关系[J];南洋问题研究;2007年01期
7 付金梅;;非政府组织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作用空间与路径选择——以汶川大地震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8 梁云祥,赵天;东盟地区论坛的功能与作用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1期
9 胡宗山;;博弈论与国际关系研究:历程、成就与限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6期
10 兰岚;;东盟地区论坛——关于亚太安全合作机制的个案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如;;东盟国家的警铃[J];世界知识;1979年04期
2 袁方;东盟国家国防开支[J];国际资料信息;1994年06期
3 赵银亮;;地区主义与东盟的制度变迁相关性分析[J];亚太经济;2006年05期
4 郑仕;;东盟国家姓名、称呼拾趣[J];今日南国;2006年18期
5 罗建波;;东盟的对外战略[J];亚非纵横;2006年01期
6 程晓勇;曹云华;;澳大利亚的东盟政策解析[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7 刘静;;东盟—欧盟关系变迁初探[J];东南亚纵横;2009年03期
8 申峥峥;;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警务合作[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王红芳;;析东盟的多元共同体战略框架[J];东南亚之窗;2006年01期
10 金德湘;;东盟十五年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国际关系;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2 郑汕;刘利勤;;我国西南周边关系中民族宗教因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影响[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于迎丽;;东亚安全:模式的困境与出路[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4 俞新天;;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张辉;;论邓小平的睦邻外交思想与实践[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6 贺圣达;;东盟对华关系和政策:现状与未来[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7 潘国平;;人员的自由往来与亚洲联盟的成立[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常庆;;东盟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章嘉琳;;美国对付中国崛起的“对冲”战略[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余建军;;美国参与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多边主义的视角[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印度加快“向东靠拢”步伐[N];人民日报;2011年
2 张永兴邋郑晓奕;东盟国家重申建立东盟共同体[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黄富强;同心织锦铺霞 共绘斑斓画卷[N];广西政协报;2011年
4 记者 王莉 郑盛丰 庞革平 李波;温家宝会见出席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的外国政要[N];人民日报;2011年
5 本报专稿 虞非凡;东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外部力量消长[N];世界报;2007年
6 记者 夏林 熊平;马来西亚总理:期待马中关系向深层次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何文;第30届东盟国家警察局长会议召开[N];人民公安报;2010年
8 记者 蒋安全;传承友谊 增进互信 深化合作[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田艳;让绿城南宁真正走向世界[N];南宁日报;2009年
10 本报驻印尼记者 张慧中;谱写中马友好合作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师学伟;21世纪初印度亚太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3 聂文娟;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4 王俊峰;冷战后台湾与东盟国家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5 赵铁;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朱宇凡;中印海上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李春怡;东亚地区规范对比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8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9 阮金之;冷战后中缅印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蒋玉山;博弈与互动:后冷战时期中、美、越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益林;非传统安全视阈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寒梅;认同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立功;战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变化与策略选择[D];外交学院;2010年
4 祖蕾卡(Aleida Zuleica Furtado Correia);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和安全政策研究(1978-2010)[D];吉林大学;2010年
5 孙蕾蕾;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中的软实力运用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6 王帅;后冷战时期中—美—东盟的安全三边关系探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玲;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8年
8 金新;效忠转移的困境[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嶷;论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国际开发署对东盟国家的援助[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董蕙竹;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6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57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