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和谐世界思想视野下的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1 01:09

  本文选题:和谐世界 切入点:中国公共外交 出处:《青岛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中国根据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和提高国家形象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和谐世界思想为中国的外交战略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国已经走出了对外关系的被动反应。作为 一种新兴的外交方式,公共外交在世界各国外交中的地位和分量日显重要,公共外交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构建—国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和谐世界思想符合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用和谐世界思想作为逻辑起点更能“名正言顺”对外开展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公共外交,中国公共外交正是和谐世界思想的题中之义。中国的和平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而言,在和谐世界思想的引导下加强公共外交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长期战略。在中国公共外交存在内外困境和挑战的新形势下,也应看到积极有利因素的存在。新时期的中国,应抓住时机,在和谐世界思想的引导下,借鉴他国公共外交经验教训,克服本身缺点与不足,加大投入、不断探索,通过各种途径推动中国公共外交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Abstract]:At a time when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world pattern and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China is proceeding from the world situation of safeguarding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its own national image. The idea of harmonious world shows the direction of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and marks that China has stepped out of the passive reaction of foreign relations. As a new diplomatic way, public diplomacy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plomacy of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Public diplomacy has been widely regarded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 power. The idea of a harmonious world conforms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hina is standing on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For China, strengthening public diploma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a of a harmonious world is an urgent and realistic task. It is also a major long-term strateg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we should also see the existence of positive and favorable factors. In the new period, Chin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be guided by the idea of a harmonious wor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other countries' public diplomacy, overcome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nd shortcomings, increase investment, constantly explore, through various way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maximum of national interests.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百精;;公共外交的语境、内涵与形态[J];国际公关;2009年02期

2 谭震;;博鳌:公共外交的成功平台——与蒋晓松一席谈[J];对外传播;2010年07期

3 赵磊;王燕;;从胡锦涛访美看中国公共外交[J];党政论坛;2011年04期

4 方匡;;新公共外交之“新”[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赵启正;;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时代[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9年11期

6 傅莹;;重视公共外交[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9期

7 陈昊苏;;加强公共外交 提升国家形象[J];对外传播;2009年12期

8 谭震;;黄友义谈公共外交[J];对外传播;2010年07期

9 赵启正;;如何有效地开展公共外交[J];留学生;2010年11期

10 唐小松,王义桅;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一种分析框架[J];欧洲研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桂珍;桑维军;;对外宣传向公共外交的转型——从奥运会到世博[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冷树青;;论和谐世界思想的新世界观[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义桅;;公共外交与中国软权力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张桂珍;;公共外交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形象[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万明;;论现今伊朗公共外交的运用与效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于朝晖;;美国公共外交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张媛;;论和谐世界思想[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学智;建民;;读《致巴特雷上尉的信》所想到的[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10 余丽;;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看和谐世界的建构[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刁妍;开展公共外交拓展履职领域[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赵启正;提升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N];新华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 王尔山;美式公共外交的新延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曲星;中国公共外交顺势而为[N];人民日报;2010年

5 记者 司晋丽;成立民间机构推进公共外交[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记者 杜军玲;国家公共外交香港可出一份力[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赵启正;中国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N];组织人事报;2010年

8 顾钧;走进公共外交的新时代[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记者 钟海珍;公共外交 匹夫有责[N];组织人事报;2010年

10 任晶晶 当代中国研究所外交史与港澳台史研究室;公共外交:中国外交新高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宏斌;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D];外交学院;2005年

2 阿雷(Alireza Khoshrou);冷战后中美新公共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母耕源;外交沟通理论与实践初探[D];外交学院;2010年

4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5 艾小勇;重大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珏;权力与声誉[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静;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因素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沈国麟;控制沟通[D];复旦大学;2006年

9 廖峻;迪伦马特戏剧中的迷宫世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10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昭;和谐世界思想视野下的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2 周薇;地方政府公共外交的维度与效果[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杨慧娟;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婷婷;英国的公共外交(1997-2009)[D];外交学院;2010年

5 郑舒婷;试析中国对美国的公共外交[D];暨南大学;2011年

6 全李彬;公共外交的“客体”指向法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单书波;公共外交视角下的中国世博外交[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妍;中国对美公共外交评析[D];辽宁大学;2011年

9 单成现;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中国公共外交[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飞;互联网公共外交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5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595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e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