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东海问题的周边地缘环境解析

发布时间:2018-03-14 10:38

  本文选题:东海问题 切入点:地缘环境 出处:《世界地理研究》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以东海问题的地"源"、地"原"为切入点,基于东海问题的地缘环境基础要素,从"地"—主体、"缘"—关联、"地缘"—主体关联的思维角度将东海周边的地缘环境结构划分为地缘主体(东海)、主体关联(域内争端国家)、区际主体关联(域外干涉国家)三种地理空间结构,对处于复杂国际关联体系之中的东海周边地缘环境作探索分析。结论如下:①从地缘主体来看,东海对于中日两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战略、政治、经济意义;东海问题不仅包含海域划界问题,也包含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问题,并且涉及的利益关联国家与地区较多,地缘环境相当复杂;②从主体关联来看,东海问题不仅仅是中日争端的问题,还牵涉到众多国家、集团、组织结构等"地缘"因素的相互博弈;中日在东海争端的演进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冷""暖"期徘徊却没有实质性进展。③从区际主体关联来看,美国是东海问题的主要干涉国家。美国为实现其"亚太战略"及利益,将其世界影响力牢牢嵌入到东海地缘环境中,严重威胁到中国主权领土完整以及海洋权益的维护。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source and origin of the East China Sea proble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based on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geo-environment of the East China Sea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ubject, "edge"-relevance, "geography"-subject association, the geo-environmental structure around the East China Sea is divided into geo-subject (East China Sea), subject correlation (intra-regional dispute state), inter-regional subject association (extraterritorial interference). (national) three geospatial structures, This paper makes an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round the East China Sea, which is in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related system.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1 from the geo-subject point of view, the East China Sea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geo-strategic,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for both China and Japan; The East China Sea issue includes not only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ea area, but also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and its affiliated islands, and involves more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related interests.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s quite complex. The East China Sea issue is not only a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but also involves many countries, group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other "geographical" factors of the game;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dispute in the East China Sea, China and Japan have experienced many "cold" and "warm" periods, but no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ter-regional subject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main interference country in the East China Sea issue. In order to realize its "Asia-Pacific strategy" and its interests, Its world influence is firmly embedded i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the East China Sea,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China's sovereignty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the protection of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昌新;略论中日关系中的能源因素[J];东南亚研究;2005年05期

2 郑苒;;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日东海之争[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3 檀江林;李莉;;美国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成因探析——基于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的考察[J];东南亚研究;2013年01期

4 廖生智;;美日亚太海洋地缘扩张与中国海洋安全[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石冬明;;论构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周边地缘环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桐声;关于中国东海的钓鱼岛、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问题的法律分析[J];日本学刊;2003年06期

7 张耀光;中国的海疆与我国海洋地缘政治战略[J];人文地理;1996年02期

8 巩茗霏;中国崛起的周边地缘环境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7期

9 白红光;;对中日东海石油之争的经济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6年03期

10 胡浩;葛岳静;胡志丁;;南海问题的大周边地缘环境[J];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凤岚;中日东海争端及其解决的前景[J];当代亚太;2005年07期

2 邱文弦;金翔龙;黎明碧;;海底扇对外大陆架划界的潜在影响[J];海洋学研究;2010年04期

3 张耀光,韩增林,安筱鹏;中国与海洋邻国间海域划界问题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4 徐晓望;;台湾光复与钓鱼岛列屿的法理回归[J];东南学术;2011年02期

5 柯平;甲午战争与日本割台计划的实施[J];东岳论丛;2004年03期

6 郭永虎;;尼克松政府对中国钓鱼岛政策初探[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年02期

7 张争胜;周永章;;半岛学及半岛区域发展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潘忠岐;;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一种分析框架[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2期

9 杨震;卞宏信;;关于日本“出云”舰下水的几点思考——以海权的角度[J];长江论坛;2013年04期

10 游博;沈荣桂;;中国崛起背景下的日本对印度的外交策略[J];长白学刊;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勇;;钓鱼岛:东亚历史与地缘战略关系再探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绍臻;建设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5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6年

7 任娜;能源安全与当代大国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8 柳荫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石油资源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贺;论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与解决途径[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王耕;基于隐患因素的生态安全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吉燕;钓鱼岛归属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明艳;国际能源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金苏源;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合作探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莹莹;21世纪初中日能源合作关系发展浅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娄智宇;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的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伟;从地缘战略看冷战后中国在南亚的国家利益及其维护[D];暨南大学;2011年

7 简超宗;中日东海争端与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D];暨南大学;2011年

8 刘霞;浅论钓鱼岛的领土主权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高坤;中日东海海权之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侯苏洁;中日海权争端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素娥;;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刘雪莲;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日关系[J];东北亚论坛;2004年04期

3 刘雪莲;霍雪辉;;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安全战略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4 赖奕佑;;马英九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学术见解[J];东北亚论坛;2011年01期

5 马丁·雅克;王瑾;;中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国家为例[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6 郑羽;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3年03期

7 张耀光,王圣云,宋欣茹,耿雅冬;大陆架在国家可管辖海域划界问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8 段进军;从地缘政治角度论冷战后资源的战略地位——以石油和水资源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9 张耀光,韩增林,安筱鹏;中国与海洋邻国间海域划界问题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10 刘妙龙,,孔爱莉,张伟;地缘政治历史、现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J];地理研究;199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海宇邋田东霖;[N];中国海洋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平;南海诸岛主权争端之国际法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韩铭;;从“东海之争”看中国大国之略[J];法制与社会;2009年18期

2 于海南;;中日东海问题及共同开发前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3 金永明;;论东海问题与共同开发[J];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4 金永明;;东海划界争议解决路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5 周永生;;日本国内关于东海问题的争论[J];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01期

6 朱凤岚;中日东海争端及其解决的前景[J];当代亚太;2005年07期

7 刘强;董庆安;;合作:解决东海问题的必然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05期

8 金永明;;中日东海问题原则共识内涵与发展趋势[J];东方法学;2009年02期

9 张植荣;;马英九博士及其东海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金永明;;论东海问题本质与解决思路[J];太平洋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维江;安全、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规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尚健;试论东海问题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7年

2 田芳;发展中日关系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肖丽丽;中日东海问题和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D];青岛大学;2009年

4 倪志杰;近代以来东海疆域问题的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0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10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7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