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海洋强国崛起的经验总结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发布时间:2018-03-15 02:15

  本文选题:海洋强国 切入点:崛起经验 出处:《国际展望》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海洋强国既是依托海洋实现国家崛起、强大的漫长过程,也是在海洋领域拥有强大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实现崛起的目标。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时代命题,中国必须建设海洋强国以巩固陆地经济建设成果,制约美国海洋霸权主义,建设"国际和谐海洋"。在海洋强国崛起的过程中,中国既不受诸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早期欧洲殖民海洋强国陆地资源匮乏的局限,又能够超越美国海洋强国的霸权主义范式,同时能够汲取古代中国在海洋领域只"崛起"不"强国"的教训,从而建设海陆经济一体化、海洋权益得以维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海洋贸易通道畅通、海洋国际影响力扩大的海洋强国,开辟中国崛起的新道路。
[Abstract]:Marine power is not only relying on the sea to achieve national rise, the long process of strong, but also has a strong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marine countries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rise of marine power construction has already become the era proposition China faced in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es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power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l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restricting the American maritime hegemony, construction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harmony". In the process of marine power rises, Chinese neither by such as Portugal, Spain, Holland, Britain and other early European colonial marine land resources scarcity limitation, and to surpass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hegemony paradigm, and to learn the ancient Chinese in the field of marine "rise" is not only a "powerful" the lesson, in order to build sea economic integration, to maintain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ocean trade channel, ocean The ocean power which has expande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has opened up a new way for China's rise.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广东海洋大学;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C630143) 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C14060)和(项目编号:13120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连海;;浅析儒家“仁”的思想对我国海洋文化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2年22期

2 赵可金;殷夕婷;;美国战略调整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孙悦民;张明;;中美海洋资源政策比较[J];国际展望;2014年02期

4 宋炳林;;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万明;;郑和下西洋终止相关史实考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冯承柏;李元良;;马汉的海上实力论[J];历史研究;1978年02期

7 陈韶阳;刘玉龙;程镇燕;;国民海洋意识的窘境与出路——提高国民海洋意识途径的探讨[J];海洋信息;2012年03期

8 杨瑾;李蕊;;我国海洋科技现状及其在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08期

9 胡波;;中国选择全新的海上崛起之路[J];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31期

10 张明;孙悦民;;海洋价值观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J];海洋信息;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平;;论孔子中庸思想的内在逻辑[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张敏;王耀祖;;唐高宗封禅探微[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秦进才;;王树民先生五帝时代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尚学锋;李翠叶;;中国礼乐文化的学术传承与《礼记》的文体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程二行;造士·选士·命士──先秦士人文化的发展道路(二)[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李乃龙;;论《文选》“铭”类[J];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刘全志;;《论语》的形成与七十子的祭祀行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吴晓群,郭晓东;论仪式学视角下儒家礼乐思想的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蓝甲云,张长明,易永卿;论中国古代书院的学礼制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刘丰;论家礼中的政治意识及其政治作用——以《礼记》为中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立;;四川新都德阳画像砖“交合图”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萧放;;“风俗”论考[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7 田合禄;;孔子对音乐的贡献——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之二[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沈学乾;;海洋意识的变迁及其建构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古志辉;;战略柔性与公司捐赠:关于中国经典管理哲学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吴继红;赵璧全;王玲;;绩效管理认知对高校中层干部敬业度影响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5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会涛;《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立刚;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孝道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国友;;美国的东亚FTA战略及其对地区秩序的影响[J];当代亚太;2007年11期

2 海闻;;美国的海洋价值观[J];港口经济;2012年01期

3 马九轩;关于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年02期

4 赵君尧;郑和下西洋与15世纪前后中西海洋文化价值取向比较[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季晓丹;王维;;美国海洋安全战略:历史演变及发展特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2期

6 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7年09期

7 赵景芳;;美国战略思维与霸权战略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1年07期

8 张芬飒;;海洋意识的培养从学校教育开始[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年04期

9 李龙潜;明代广东的对外贸易[J];文史哲;1982年02期

10 马志荣;薛三让;;后郑和时代:中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的现代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焦永科;[N];中国海洋报;2005年

2 张莉;[N];中国海洋报;2007年

3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 詹姆斯·特纳;[N];青岛日报;2009年

4 ;[N];中国海洋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谷方为;初中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翰灵;;从法律的角度谈海洋强国战略[J];国家智库;2014年01期

2 殷克东;卫梦星;孟昭苏;;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与演变[J];经济师;2009年04期

3 同春芬;韩栋;;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4 张立;杨宁;;核心要素 整体发展 合力推进——建设海洋强国必须着重把握的三个维度[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5 胡文涛;陈晗尧;;我国推出“海洋强国”战略的动因与意义——广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J];战略决策研究;2013年06期

6 杨宁;张立;;“五位一体”总布局与海洋强国建设[J];唯实;2013年11期

7 朱金龙;冯梁;;向海洋进军 建设海洋强国[J];唯实;2014年03期

8 张尔升;裴广一;陈羽逸;李雪晶;;海洋话语弱势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02期

9 李杰;;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几点思考[J];现代舰船;2013年01期

10 贾钊;袁全;;“海洋强国”战略的多角度解读[J];对外传播;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于把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策的建议——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专家建议之一[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续集)[C];2005年

2 张宝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海洋强国[A];海洋油气、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国产化合作——第一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文集[C];2004年

3 同春芬;韩栋;;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范英;;海洋强国一要务:急补海洋社会科普知识[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张序三;;增强海洋观念 建设海洋强国[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序三;张宝印;罗迎难;;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现代海洋强国[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7 张序三;张宝印;;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现代海洋强国[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第五篇 海洋强国与国际经验[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序三;;弘扬郑和精神,建设海洋强国——在第一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开幕会上的讲话[A];海洋油气、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国产化合作——第一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文集[C];2004年

10 冷静;;国家蓝色核心城市建设与海洋强国战略的青岛担当[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建设海洋强国是海洋工作者的崇高使命[N];中国海洋报;2013年

2 庞冲;与各界座谈推进海洋强国建设[N];中国海洋报;2013年

3 中国海洋大学 王琪;软实力拉近海洋强国的梦想[N];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刘曙光;海洋强国建设战略任重道远[N];中国海洋报;2013年

5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贾宇;宏观着眼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N];中国海洋报;2013年

6 国家深海基地“蛟龙”号主驾驶潜航员 傅文韬 本报记者 袁于飞 采访整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走向海洋强国[N];光明日报;2013年

7 刘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要开发保护并重[N];科技日报;2013年

8 许森安;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些认识误区[N];中国海洋报;2014年

9 艾松如;建设海洋强国不会走西方老路[N];解放军报;2014年

10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 董事长 胡问鸣;引领海洋装备发展 支撑海洋强国建设[N];学习时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星星;海洋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综合实力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明;海洋强国背景下的海洋体育特性及其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赵奚峗;发达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原瑞;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13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13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c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