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六日战争
发布时间:2018-03-15 03:31
本文选题:苏联 切入点:六日战争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历次中东战争都可以看到大国忙碌的身影,六日战争(1967年6月5日—1967年6月10日)也不例外。六日战争是爆发在冷战阴影下的一场区域性的热战,然而事件本身却超出了其地域性范围。东、西方两大对立阵营特别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这场中东战争中,而六日战争中的苏联因素则成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在促使六日战争爆发的诸多因素中,如何确定苏联的角色作用?苏联是否故意挑起了六日战争,或者说苏联是否希望六日战争爆发呢?六日战争过程中,在敦促阿以双方停火的问题上,苏联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苏联是否考虑过以军事方式直接干预六日战争呢?六日战争结束后,苏联在试图实现阿以双方和平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呢?苏联在六日战争中的一系列行为是否赢得了阿拉伯国家的认同呢?依据重要的档案资料以及专著文献,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全文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二战后苏联政府的中东政策。这部分首先陈述了斯大林时期的中东政策,主要论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出于南部边境的安全考虑,苏联对伊朗、土耳其的政策;二是探讨苏联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态度变化,对阿以冲突上的态度可以用中立于阿以之间、支持以色列、中立于阿以之间的变化来形容。其次讲述了赫鲁晓夫时期的中东政策,主要讲述了“和平共处”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苏联与埃及、叙利亚的关系发展。最后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军事因素的考虑对苏联中东政策的影响。 第二部分:论述日趋紧张的阿以冲突与苏联的反应。这部分主要论述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苏联对叙以冲突的反应、苏联的虚假信息、苏联阻止战争爆发的努力。笔者的观点倾向是:苏联人的虚假信息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引起了埃及的过激反应,而生存空间受到打压的以色列在忍耐中并没感觉到大国调解的功效;另一方面,苏联阻止六日战争爆发的努力也并没有取得成效。在美国的默许下,最终以色列率先发动了六日战争。 第三部分:讲述苏联在六日战争中的反应。战争之初,苏联急切地希望阿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可是阿拉伯国家的“自信”使得苏联不得不被动地支持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战争。当阿拉伯国家急切地希望安理会通过阿以停火协定时,苏联又显得举足无措起来,因为阿以双方在以色列撤军的问题上陷入争执之中。当以色列在埃及、约旦战场先后实现了军事目标后,阿拉伯国家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接受阿以停战协定。安理会通过要求以色列与叙利亚停火的议案后,以色列并没有遵守此协定,仍旧向叙利亚发动军事进攻。在苏联人看来,以色列有推翻叙利亚的打算。为了防止此悲剧的发生,苏联向以色列与美国发出了最后通牒,扬言要干预六日战争。以色列军队攻占了戈兰高地后,最终阿以双方的军事对抗结束。六日战争期间,对阿拉伯国家的援助请求,苏联还是作出了快速的反应。 第四部分:叙述六日战争结束后,苏联寻求解决阿以冲突的努力。苏联主要在两个方面做出了努力:继续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援助以弥补阿拉伯国家在六日战争中的损失,从而帮助阿拉伯国家巩固政权;争取外交努力以求在安理会上通过要求以色列撤出其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的议案。可是在以政治的退让换取以色列撤军的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并没有接受苏联的建议。几经周折,苏联的外交努力并没有换来其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第五部分:结束语。六日战争前后,苏联的中东政策并没有摆脱冷战的思维。虽然苏联并不希望六日战争爆发,可是苏联人的虚假信息最终还是成为六日战争爆发的一个诱导性因素。六日战争期间,在寻求达成阿以停战协定的问题上,苏联的反应是复杂的。为了尽最大程度地维护阿拉伯国家的利益,苏联给予了阿拉伯国家除军事干预外的必要的援助,可是苏联的表现并未赢得阿拉伯国家的认可。六日战争结束后,为了恢复苏联受损的形象,除了在经济、军事援助方面,在争取以色列撤军的问题上,苏联也在努力奔走。安理会242号决议可以看做苏联努力的收获,可是它并没有实现阿以双方的最终和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1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熠;从第三次中东战争看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J];阿拉伯世界;2004年05期
2 冯帅鹏;;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地缘政治学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3 崔晓乐;;美苏在中东的争夺与第三次中东战争(1961—1969)[J];西伯利亚研究;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614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1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