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及中国中东战略

发布时间:2018-03-16 09:00

  本文选题:“一带一路”战略 切入点:中国经济 出处:《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也是亚欧国家特别是中东国家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中国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而中东国家经济却在动荡与战乱中艰难前行。从全球经济来看,中国经济和中东国家经济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这种差异恰恰反映出经济合作中的互补性,双方应该把握历史机遇、利用互补优势、实现双赢的合作。明确中东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中国对中东战略应该把握好拓展国际政治空间、加强国家安全、扩大经贸合作、注重提升软实力等四个发力点。
[Abstract]: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th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s not only an objective need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but also a national strategy for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especially to the west. It is also a majo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Asi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Middle East. While China's economy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development, the Middle East's economies are struggling to move forward amid turmoil and w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economies of the Middle East countries ar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is difference precisely reflects the complementarity in economic cooperation. Both sides should seize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o realize win-win cooperation, 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position of the Middle East in China's diplomacy. China's strategy for the Middle East should grasp the four key points of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pace, strengthening national security, expand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focusing on enhancing soft power.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会;
【分类号】:D81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青海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于长立;河南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构思[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李航星;中国农业税制:生存或是死亡[J];财经科学;2003年04期

4 刘健;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的构建[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5 颜延;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无形资产准则国际差异的制度背景与解决方案[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6 王延中;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与结构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9期

7 袁正;我国邮电业的产业波及特性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8 王晓玲;城市发展动力的政治经济学解[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唐中赋,任学锋,顾培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丁纪岗,伍装;中国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依赖程度分析[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书鹤;孙桂湘;耿进玉;谢晓峗;董丽燕;;两大人口问题与老年四大保障战略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2 高兴民;;论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伟铿;王雪梅;张毅强;司徒淑娉;;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排放变化对气溶胶浓度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刘祖云;;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发展的意义与条件探讨[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德怀特·帕金斯;;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看中国的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总第17期)[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承彦;论转型期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行为[D];厦门大学;2003年

2 唐中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翠红;中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4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郑秀峰;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产业背景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苏保卫;克林霉素磷酸酯乙醇水溶液的纳滤浓缩及其传递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周升起;农产品国际贸易生态经济效益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8 桂宇晖;契合与发展[D];东南大学;2005年

9 王春超;政策约束下的中国农户就业决策与劳动力流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德生;我国央企的用工模式选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克刚;富氧进气结合EGR技术对增压柴油机排放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婷;我国农民工供求关系变化态势及其对策初探[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杨正栋;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1年

4 蒲萧云;基于FCM的城市天然气供需市场复杂系统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冯玲;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风险防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宝忠;临港产业区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布局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高鹏飞;中国引领消费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胡永进;句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郭延航;跨国并购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尹静;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中国大市场”[J];创造;1995年02期

2 ;价格战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J];领导决策信息;1999年26期

3 ;世界经济大师评点中国经济[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9期

4 曾文仲;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统一和世界持久和平[J];统一论坛;2003年05期

5 孙杨生;;温总理的“乘除法”[J];共产党人;2004年11期

6 ;荟萃园[J];人大建设;2005年10期

7 李渤;;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J];求实;2006年04期

8 舒烨;陈平;;“银行改革不能迷信所有制”——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J];法人杂志;2006年02期

9 李稻葵;;中国经济需要大国发展战略[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07期

10 钟伟;;不思改革的中国顶多还有十年好日子[J];领导文萃;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军;;2012年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2 刘常荣;;高度警惕和谨慎应对华尔街金融风暴的灾难性袭击[A];2009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3 欧阳勤;;中国经济的全球化[A];2002年电子陶瓷及其在真空电子行业中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齐建国;;中国经济:十一五期间的大趋势——循环经济与财富[A];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张世贤;;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经济是否过热[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云力;张铁星;;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7 高辉清;;行驶于拐弯道上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繁荣之谜与前景展望[A];2008首届中国纺织技术与经济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后记:关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9 陈耀庭;;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10 范洪颖;;浅析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外交[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实;中国经济的“多哈之痛”[N];东方早报;2005年

2 赵忆宁;中国的发展战略引人瞩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3 于青;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仍将高速增长[N];人民日报;2007年

4 记者 周明邋嘉宾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 何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元春;2008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阮修星;大摩:明年中国经济将“输入型软着陆”[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6 龚雯邋崔鹏;次贷危机,考验中国经济[N];人民日报;2008年

7 郭蕾;陶冬:中国粮价今年上半年见顶[N];证券时报;2008年

8 欣华;国际机构关注中国经济 担忧中国资产泡沫[N];中国贸易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定军邋实习记者 林美玉;OECD报告:中国经济虽放缓 内需增长仍强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马宇;中国经济最该警惕的是滞胀[N];湘声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德义;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丁剑平;中国经济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实证研究[D];日本一桥大学;2000年

3 朴正守;中韩相互投资对两国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刘阿男;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丁福浩;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黄新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8 周国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9 刘克崮;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10 陈波;利益变更论——中国经济利益关系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玉丽;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及政策选择[D];四川大学;2006年

2 吴政学;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方向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王颖;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4 贾颖;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邱平;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析[D];南昌大学;2009年

6 胡静;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的中欧经济摩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曲忠庆;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发展问题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周晓舟;美国经常账户逆差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9 甘露;法国电力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彭淑芬;香港在中国经济中的定位与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9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19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