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挑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3-17 04:17

  本文选题:中国 切入点:中东欧国家 出处:《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受制于对苏关系的起伏变化,到因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导致的分歧和疏离,再到新时期的机制化合作,不仅反映出国际格局与时代主题的巨变,更显示出中国与该地区国家外交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型。当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框架下既迎来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来自欧盟及西方主要大国的疑虑、中东欧国家内部政局的多变、追求经济合作速效的压力以及历史遗留的负面舆论等,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面临的主要挑战。只有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放在中国总体外交战略的全盘布局之下,重视中东欧国家的特殊性,提升经济合作"早期收获"的示范效应,加大对次区域组织的研究和参与,才能实现这一机制的持久发展。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has gone through a tortuous path of development: from being subject to the ups and downs of relations with the Soviet Union, to differences and alienation caused by institutional an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to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new era. It not only reflects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pattern and the theme of the times, but also shows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plomatic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countries of the region.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ushered in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China-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cooperation mechanism. The pressure to pursue the quick impact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negative public opinion left over from history are the main challenges facing China's relations with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Only by placing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under the overall layout of China's overall diplomatic strategy, Only b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enhancing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early harvest"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research and participation of sub-regional organizations, can we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mechanism.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分类号】:D822.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作奎;;中国与中东欧合作:问题与对策[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左;论国际直接投资与中东欧经济复兴工程[J];俄罗斯研究;1997年06期

2 马晴燕;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进展情况[J];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03期

3 赵怀普 ,王前;单极与多级:北约还是铁板一块吗?[J];当代世界;2004年04期

4 本刊编辑部;杨畅;;中东欧四国“会奖拼图”[J];商务奖励(旅行);2008年Z3期

5 扈大威;;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初探[J];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6 孔田平;;尚未终结的革命——中东欧转型20年[J];南风窗;2010年12期

7 邱芝;论欧盟东扩与深化的动力基础[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04期

8 张业亮;论欧盟东扩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8年04期

9 方雷;欧盟东扩的正负效应分析[J];欧洲研究;2003年04期

10 纪军;中东欧经济转型的代价究竟是什么?——评《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友孙;;欧盟少数民族保护之“促进社会融入”理念评述[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段玉銮;李景元;郝志功;杜稳灵;;第四章 国内外反倾销活动发展[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前景[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4 童世骏;;政治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集体认同——读哈贝马斯近著两种[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闫磊 实习记者 张媛 实习生 李楠;中国产品宜在中东欧实现“欧洲制造”[N];经济参考报;2010年

2 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 张祖谦;中国企业大踏步进入中东欧[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特派记者 袁雪;工行欧洲新布局瞄向中东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4 黎越;中东欧国家经济将大幅提速[N];经济日报;2004年

5 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任鹏;中东欧国家“受气”告一段落[N];光明日报;2009年

6 驻奥地利使馆经商处;危机导致中东欧国家购买力下降[N];国际商报;2010年

7 ;中东欧国家粮食现状[N];粮油市场报;2002年

8 记者 沈衍琪;中国公民近期勿赴中东欧务工[N];北京日报;2009年

9 ;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速放慢[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驻瑞士使馆经商处;中东欧国家展开税收竞争[N];国际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慧;中东欧国家FDI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海斌;中东欧国家转型的外部约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天欣;中东欧国家入盟的贸易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3 贺蕊玲;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娅奇;论欧盟对区域少数民族的保护[D];外交学院;2012年

5 鞠豪;冷战后中东欧国家的政党变迁和政治社会化[D];山东大学;2012年

6 吴庆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东欧政党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梁蓓;中东欧国家与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增长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王达;论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东欧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栋;欧洲化视角下的中东欧国家环境政策转型[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洪印;欧盟东扩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23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23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f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