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印度移植英国政治模式的困境、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3-18 18:38

  本文选题:政治模式 切入点:印度 出处:《学术研究》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印度在1947年独立前后,部分移植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但无法完全生根发芽,只能异化变形,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模式。经历了200余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在政治模式上,印度仍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英国本土的政治模式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印度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已经产生并孕育了自身古老而持久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它们对从外国简单移植来的政治制度或政治模式具有强烈的不适感和排异性。通过对印度与英国政治模式上的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益的启示。
[Abstract]:Before and after India's independence in 1947, part of the British political system was transplanted, but it could not take root completely, but it could only be transformed into dissimilation and set up its own political model. After more than 200 years of British colonial rule, in the political model, India still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not entirely consistent with the British political model. This is because India, as an ancient country with a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has produced and nurtured its own ancient and lasting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They have a strong sense of discomfort and exclusion from a political system or model simply transplanted from a foreign country.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dian and British political models and their causes, We can draw a lot of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to China's politic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道路与国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14@ZH007) 北京师范大学985自主科研项目“中外政治发展模式比较研究”(SKZZB201403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峰君;印度政治制度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孙士海;印度的崛起:潜力与制约因素[J];当代亚太;199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连福;跨世纪的印度大国战略及对我国安全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李云霞;汪继福;;印度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河北学刊;2007年03期

3 李忠林;;印度在缅甸的战略利益、战略举措及制约因素[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唐玉华;20世纪50年代初印度对华政策:一种建构主义解读[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石国进;鲁本录;;中印核能科技比较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8年06期

6 李忠林;王永刚;;试析印度为何尚未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从对大国崛起的认识出发[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7 陈峰君;论印度模式及其转型[J];南亚研究;2000年01期

8 杨焰婵;赵伯乐;;中国学者对南亚地缘政治的研究[J];南亚研究;2012年01期

9 邓常春;浅析印度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约束[J];南亚研究季刊;2003年01期

10 邓常春;遥远的大国梦:印度崛起的前景[J];南亚研究季刊;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永利;“金砖四国”产业结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张贵洪;超越均势[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云霞;中印现代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唐玉华;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焦兴旺;大国经济及其战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李瑞君;当代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周小明;印度宪法及其晚近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奉定勇;论印度独立前后的社会转型[D];湘潭大学;2010年

2 周亚华;英·甘地时期印度对华政策[D];郑州大学;2003年

3 杨国庆;英·甘地时期印度对美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4 容贤东;印度“东向”东南亚对中国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4年

5 姚远梅;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裂[D];郑州大学;2004年

6 秦素菡;英·甘地的锡克政策与锡克分离主义运动[D];郑州大学;2004年

7 盖蕾;海外印度人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D];暨南大学;2005年

8 张静;论后冷战时期印度的中亚政策[D];兰州大学;2006年

9 安林瑞;印度的大国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李慧颖;崛起的印度与中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振建;;一部研究中国政治模式的重要文集——《中国政治模式与世界政治文明》公开出版发行[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姚桓;;中国政治模式成就“中国梦”[J];人民论坛;2011年06期

3 郑永年;;开放是中国政治模式的生命[J];领导文萃;2011年08期

4 帕斯夸里·帕斯奎诺;;(美)帕斯夸里·帕斯奎诺:中国无须复制西方竞争式民主政治[J];求是;2013年18期

5 孙正甲;中国政治文明演进及中国政治模式前瞻[J];行政论坛;1998年04期

6 曾昭耀;;探索新的政治模式——世纪之交的拉美政治[J];世界知识;2000年04期

7 刘正品;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绝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J];理论与当代;2003年02期

8 陈峰君;亚洲两种政治模式的异同与趋同[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1期

9 何志武;董石桂;;协商民主:一种增进社会和谐的政治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10 何志武;;协商民主:一种增进社会和谐的政治模式[J];党政论坛;200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房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政治模式已经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记者 张洁;真懂真信中国政治模式的比较优势[N];重庆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洁;“中国政治模式与世界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在渝召开[N];重庆日报;2009年

4 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翁杰明;弄清说透中国政治模式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N];学习时报;2009年

5 翁杰明;中国政治模式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N];威海日报;2009年

6 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冷静看待中国模式[N];中国改革报;2010年

7 郑永年;实践逻辑中的中国政治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薛福林;谈中国政治模式对人类文明史的贡献[N];团结报;2011年

9 记者 张洁;把中国政治模式的优势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N];重庆日报;2009年

10 孙岩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探索拉美特色的政治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谷庆云;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导多元”民主政治模式[D];中南大学;2007年

2 张薪刚;中国政治模式非输出性及其世界性意义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2年

3 侯传博;关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震威;中共权威政治的运行逻辑(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30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30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