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东向行动政策”与南海问题中印度角色的战略导向性转变

发布时间:2018-03-19 04:20

  本文选题:东向行动政策 切入点:东向政策 出处:《太平洋学报》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东向行动政策"彰显了莫迪政府对印度在马六甲海峡以东地区政策的重新规划,是印度寻求适应亚太地区与全球形势和遵循其国内发展与对外政策逻辑的结果。"东向行动政策"固然是在多种主客观因素的推动下出台,但根本上则是印度期望以更快的步伐实现其地区经济、政治与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东向行动政策"由"东向政策"强化而来,但其地缘政治内涵并未改变,南海依旧是印度实施该政策的首要地区。鉴于南海在该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地缘战略、地缘经济与海上安全价值,印度未来势必进一步强化其在南海事务中的战略导向性角色,在经济、政治与战略层面表于言、施于行。
[Abstract]:The eastward Action Policy highlights the Modi government's replanning of India's policy in the area east of the Strait of Malacca. It is the result of India's seeking to adapt itself to the Asia-Pacific and global situation and to follow the logic of its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policy. But it is essentially India's policy tool for achieving its region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goals at a faster pace. The "eastward Action Policy" is reinforced by the "East-to-East Policy", but its geopolitical connotations have not changed.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inues to be the premier area for India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In view of the important geostrategy, geo-economic and maritime security valu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The future of India is bound to further strengthen its strategic leadership role in South China Sea affairs,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aspects of speech and action.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地缘安全基础研究”(15XGJ007) 广西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及广西的角色研究”(KY2015YB085) 广西民族大学人才引进项目“新时期印度‘东向政策’及其对南海局势的影响”(2014MDQD010) 广西科学实验中心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国际海洋秩序变迁下的南海‘断续线’研究”(KT2014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干城;;印度“东向”政策的发展及意义[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2 张瑶华;;日本在中国南海问题上扮演的角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3 张贵洪;邱昌情;;印度“东向”政策的新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4期

4 葛红亮;;印度在南海问题中的角色探讨[J];南亚研究季刊;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历荣;;印度“东进”南中国海:方式及影响[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3期

2 孙晓玲;;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缘起、现状及影响[J];东南亚研究;2010年03期

3 郭渊;;2011年日本南海政策回顾[J];东南亚研究;2011年06期

4 李帅;;新世纪以来南海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1年35期

5 王光厚;;美国与东亚峰会[J];国际论坛;2011年06期

6 梁颖;;领域拓展与高地占领: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进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康甫;;日本南海政策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05期

8 邵建平;;中缅关系及其障碍因素探析[J];东南亚之窗;2013年03期

9 韦强;;日本与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互动[J];国际研究参考;2014年01期

10 郭诗颖;;迈向东南亚——“东向政策”下的印度-东盟合作机制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叶超;;南海渔业开发与合作管理研究综述[A];2014年度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年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金之;冷战后中缅印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涛;冷战后美国东亚安全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马千里;冷战后日本大战略调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4 师学伟;21世纪初印度亚太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何章银;中国救灾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曲恩道;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金新;东亚海洋安全秩序新演化析论[D];吉林大学;2014年

8 代泽华;尼赫鲁时期印度联合国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陈建山;冷战后印(度)缅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10 刘名望;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研究(1947-1964)[D];云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亚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印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江涛;印度“东向政策”:缘由、现状与前景[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8年

3 栾育惠;冷战后东盟与印度战略合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葛红亮;冷战后美国的印度洋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税毅强;冷战后印度对东南亚政策探析[D];外交学院;2012年

6 朱玮琼;试析奥巴马政府东亚“巧实力”外交[D];外交学院;2012年

7 陈相秒;冷战后中印贸易相互依赖对双边关系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树行;印度“东向政策”二十年—回顾与展望[D];山东大学;2012年

9 张翠;南海主权争端的解决困境及对策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常青青;印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鞠海龙;;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研究[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2 孙晓玲;;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缘起、现状及影响[J];东南亚研究;2010年03期

3 赵洪;;试论印度与东盟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03期

4 张瑶华;;日本在中国南海问题上扮演的角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5 张力;冷战后印度周边环境中的东南亚因素[J];南亚研究季刊;1995年04期

6 郑泽民;;印度:大踏步“东进”[J];世界知识;2003年11期

7 马加力;徐俊;;印度的海洋观及其海洋战略[J];亚非纵横;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淮;;拨开迷雾看南海[J];世界知识;2010年16期

2 杨青;;“南海问题”的实质和中国的政策[J];新远见;2010年12期

3 韩阁;;南海问题形势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4 贺晓玲;姜波;;浅析中美博弈之南海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13期

5 韩凝;;试论南海问题的当前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和平与发展;2011年05期

6 郑华芳;;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1期

7 胡娜;;印越关系对南海问题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龚南茜;;印尼欲借南海问题彰显大国地位[J];中国石化;2012年08期

9 吴士存;;究竟是谁在南海挑起事端?[J];求是;2012年17期

10 曾勇;;国外南海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代元龙;;加强国际法研究,多角度多方式解决南海问题[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汪树民;;中国成长的烦恼——南海问题的困境与出路[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3 王俊彦;;论美日在钓鱼岛、南海态度的险恶变化[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4 邓应文;;论越南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与其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宏俊;;从海上强国到海疆危机——明清时期东亚秩序变迁中的南海问题[A];郑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泽民;警惕美国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N];国防时报;2010年

2 郑泽民;图谋介入,,美国引领南海问题大合唱[N];国防时报;2010年

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张建;破解南海问题须重视美国因素[N];中国海洋报;2012年

4 钟声;南海问题国际化是战略短视[N];人民日报;2012年

5 记者 郑捷 郭一娜 林昊 陈济朋 张青 杨威;李克强关于南海问题讲话广受好评[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驻马店市高中学生 樊畅;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N];驻马店日报;2013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贾秀东;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又栽跟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阳 妍;南海问题日益受重视[N];中国海洋报;2005年

9 聂秀时;我院学者表示:法律裁决或可解决南海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我外交部就南海问题向菲方严正交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荣伟;南海问题及其和平解决[D];山东大学;2008年

2 徐永东;“中国南海问题”的话语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3 崔灿;南海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京花平;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高杨;南海问题的以和求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海峰;南海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7 任珂瑶;南海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苏州大学;2011年

8 刘丽华;从“南海问题”看美国东亚政策[D];吉林大学;2012年

9 刘文文;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瓮晓璐;南海问题的由来、现状及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632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32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c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