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两国对东亚地缘战略的调整及比较
本文选题:俄美两国 切入点:东亚地缘战略 出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东亚地缘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及日渐突显,俄美两国纷纷调整国家战略的关注点和地缘战略的着力点,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安全等多个方面不断出击,凭借着长期的、相对的地缘优势条件,持续向东亚地区实施"倾斜性"的战略投入。这表现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带动的地缘战略调整,以及美国的"战略东移"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正式出台及加快落实。俄美两国对东亚地缘战略的调整动机及实施过程多有不同,其加大力度不断介入该地区事务的一个战略后果是,使原本就矛盾交织、利益复杂、格局纠结的东亚地缘形势变得更加微妙,也为域内国家地缘战略的再调整提供了新的背景和回旋空间。
[Abstract]:With the rising and increasing prominence of the geostrategic position in East Asia,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djusted their national strategic concerns and geo-strategic focus one after another, constantly attacking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geopolitics, geoeconomics, geo-security, etc. On the basis of long-term and relative geo-superiority conditions, we have continued to implement "tilting" strategic input to the East Asian region. This is manifested in the geostrategic adjustment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far East region. As well as the formal introduction and accelerat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US strategy of "moving eastward" and "rebalancing the Asia-Pacific region".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different motive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the geo-strategy for East Asia. One of the strategic consequences of its increased involvement in the affairs of the region is that the geographical situation in East Asia, which is already intertwined with contradictions, complex interests, and complicated patterns, has become more subtle. It also provides a new background and space for regional geostrategic readjustmen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东亚地缘格局变迁与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项目编号:第48批) 吉林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2011-2020)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东亚安全风险管理与中国的区域安全战略”(项目编号:2012FRGG15)
【分类号】:D871.2;D8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尔丽克·居罗特,安德烈亚·维特,刘可扬;欧洲的新地缘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6期
2 陈向阳;;亚太地缘战略新格局与中国安全[J];亚非纵横;2005年03期
3 王婷婷;;浅论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4 王在邦;;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J];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01期
5 唐永胜;;发挥地缘战略优势,积极塑造周边秩序[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10期
6 李旭东;美国对俄罗斯地缘战略层次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7 王志军;“后领土时代”与地缘战略的嬗变[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05期
8 姬高升;美国的地缘战略[J];国际观察;2000年04期
9 程广中;论地缘环境与地缘战略对军事战略的影响[J];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10 沈伟烈;中国未来的地缘战略之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缉思;;“西进”,中国地缘战略的再平衡[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2 张国良;;从朝鲜战争看美国欧亚大陆地缘战略[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3 徐勇;;钓鱼岛:东亚历史与地缘战略关系再探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听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变迁”负责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历史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马荣升;中国地缘战略:陆海统筹实力制衡[N];中国国防报;2013年
3 王湘穗;中国地缘战略:推进东亚整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4 记者 尚文超;北极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竞争新热点[N];光明日报;2014年
5 记者 陈晓晨 实习记者 孙文竹;美国对亚洲军售:利益集团与地缘战略的混血儿[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香港《亚洲时报》 本报特约编译 郭宣;不同地缘战略目标汇聚老挝[N];世界报;2010年
7 高华;欧洲地缘战略结构变化及对我国安全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张骁虎;东北亚无法建立均势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李娜;美国将非洲变成地缘战略不动产[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0 于山娟;美国真的衰落了吗?[N];国防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曲恩道;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刘丹;当代俄罗斯黑海地缘战略环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财;崛起视角下中国的地缘环境及地缘战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安勇;中国现实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郭明辉;中国在中亚的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任双平;印度的中亚地缘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戴鹏;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6 何火萍;冷战后中日两国东南亚地缘战略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迟殿堂;21世纪前期中国周边地缘战略重点初探[D];暨南大学;2004年
8 李曼;日本的岛国地位及其地缘战略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建纲;冷战后中印地缘战略关系中的美国角色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10 邓志涛;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及我国的相应政策调整[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34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3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