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关系的再探讨
本文选题:海洋霸权 切入点:大陆均势 出处:《太平洋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虽然以往研究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关系的成果颇丰,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本文对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关系的结构类型、运行机制及其影响等进行了深化与细化。在海洋霸权国国力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大陆均势中的有关国家的不同情况下,大陆均势可以分为不需要海洋霸权仅凭大陆国家就能形成的大陆均势和需要海洋霸权且支持其中一方才能形成的大陆均势。不同的国力对比和均势构成情况,对海洋霸权与大陆国家的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经过分析和比较,本文得出结论:海陆分界难分优劣,关系互补战略呼应,这就是美英极力推行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战略的现实诠释。
[Abstract]: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ean hegemony and continental balance of power,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al typ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ean hegemony and continental balance of power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its influence have been deepened and refined.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where the national strength of the maritime hegemonic power is greater than or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at of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in the continental balance of power, The continental balance of power can be divided into a continental equilibrium that does not require sea hegemony and a continental equilibrium that can be formed by a mainland state alone and a continental equilibrium that needs maritime hegemony and supports one of them. Different comparisons of national power and composition of balance of power, The influence on maritime hegemony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n the politic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ntinental countries.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is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sea and land boundaries ar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complementary strategies of relationship echo. This is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to pursue maritime hegemony and continental balance of power strategy of realistic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宜宾学院;
【基金】: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对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关系的再探讨”(SZ2014XXX)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征宇;;结构理论、地理政治与大战略[J];国际观察;2007年05期
2 刘丰;张睿壮;;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流派辨析[J];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04期
3 吴征宇;;海权的影响及其限度——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思想[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2期
4 竭仁贵;;解析英国霸权运行机制中的自我侵蚀性[J];国际论坛;2014年04期
5 周方银;;东亚二元格局与地区秩序的未来[J];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06期
6 吴征宇;;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及其战略含义[J];教学与研究;2006年05期
7 吴征宇;;地理政治变迁与21世纪前期的美国大战略[J];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8 吴征宇;;兰克VS.德约:均势现实主义与霸权现实主义[J];欧洲研究;2007年02期
9 时殷弘;;兰克《论列强》回顾与相关的“中国含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6期
10 吴征宇;;海权与陆海复合型强国[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达淮;程广丽;;波兰尼默会认识论与波普尔进化认识论之比较[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2 郑文全;;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哲学路向[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9期
3 商孟华;;论演化经济学的思维框架[J];财贸研究;2008年01期
4 张维闵;;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形式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5 张晓慧;肖斌;;能源安全预期、现状偏好与大国的能源外交决策[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6 汤菊平;;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林卡;;社会政策学科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于中国的启示[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8年02期
8 赵明;;加大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力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改革与开放;2011年24期
9 余达淮;程广丽;;波兰尼与波普尔认识论思想之比较[J];桂海论丛;2012年02期
10 刘丰;;现实主义理论的内部论争及其发展方向[J];国际论坛;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许张衡;;论拉卡托斯科学编史思想的双层结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武际可;;伟人的阴暗面[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3 陈小鼎;;探析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构建[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4 姜地忠;徐纬光;;当代中国的海权论——基于对《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的解读而展开的评论[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燕;思想与语言的自然化[D];复旦大学;2011年
3 宋延军;基于公平理论的高校教师薪酬制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徐立恒;区域地缘政治的结构主义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克成;基于方法论视角的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刘运国;经验研究方法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8 吴光飙;企业发展分析:一种以惯例为基础的演化论观点[D];复旦大学;2003年
9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磊;马克思的逻辑范畴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剑宇;甲午战争对中国海权的战略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楚安;彭加勒“科学的逻辑”之我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伟萍;费耶阿本德的批判性科学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奕兵;新课程视域下地理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敏静;约翰·米尔斯海默的“中国威胁论”剖析[D];辽宁大学;2011年
7 王大庆;摩根索现实主义与华尔兹现实主义的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贺允;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9 王卫国;加文·科琴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反思[D];山西大学;2011年
10 王颖;中国专利信息中心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征宇;;结构理论、地理政治与大战略[J];国际观察;2007年05期
2 孙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网络化及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4期
3 李霞;;从重商主义的发展分析英帝国的崛起[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高志平;;试论1780年武装中立同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吴征宇;;兰克VS.德约:均势现实主义与霸权现实主义[J];欧洲研究;2007年02期
6 时殷弘,郝莹;利奥波德·冯·兰克的国际政治观[J];欧洲;1998年04期
7 雷钰;;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文化渊源[J];人文杂志;2008年05期
8 黄正柏;梁军;;从冲突到和解:近代英美关系考察[J];史学集刊;2006年05期
9 于铁军;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5期
10 邵永灵,时殷弘;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国家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刚;王伟;;控制海洋——美国的海洋霸权战略[J];铁军;2012年05期
2 张凯;;浅论英国崛起及其启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634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3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