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通过大型活动构建中国全球形象:原因和结果

发布时间:2018-03-28 13:11

  本文选题:大型文化活动 切入点:奥运会 出处:《清华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及经济上的影响日益升级,中国在其他的领域中的影响也经历过同样的趋势。本趋势特别体现于中国近日主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上,从2008北京奥运会至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变成了之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对于大型文化活动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得失的讨论及分析而言,几个因素是不可忽略的。之类活动视为能将国际不同的利益暂时使联合,而且能让一个国家的在国际平台上的形象变成更积极的.除此之外,大型文化活动利于国家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及外交能力及影响的提高。总体而言,主办这些活动的收益可以说是多元的。 不过,虽然收益很大,经济收益平时是很夸张的,而且在媒体聚光灯下的主办国家除了积极的媒体关注也会经历消极的。这种消极的媒体关注,而且夸张的经济收益能破坏主办大型文化活动的吸引力,甚至会让很多国家放弃投标主办这些活动。 从统计角度而言,这些活动的收益其实是极微的。不过,无论如何,几个优点还是存在的,即发达国家在主办类似活动的目的是经济利益,因为发达国家不需要发展基础设施也不需要增加外交能力,而发展中国家需要提高自己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外交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的影响及重要性。 虽然近日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上提高了自己的影响和重要性,但是他还是视为发展中国家,而且它的迅速的发展也引起了不少很有批判性的评论,这种情况让本国家还是争取一个更积极的形象。所以说,大型文化活动还是能帮中国打造一个更积极的国际形象。
[Abstract]:With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y, China's influence in other fields has experienced the same trend. This trend is reflected in the recent large-scale cultural events hosted by China. From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to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China has become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such activities. For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gains and losses of large-scale cultural events, several factors cannot be ignored... activities such as those that allow for the temporary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international interests, And it can make a country's image on the international platform more positive. In addition, large-scale cultural activities are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s infrastructure,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capabilities and influence. The proceeds of hosting these events can be said to be multiple. However, although the benefits are very large, the economic benefits are usually exaggerated, and the host country under the media spotlight will experience negative media attention in addition to positive media attention. And exaggerated economic gains can undermine the attractiveness of hosting large cultural events and even discourage many countries from bidding to host them. Statistically speaking, the benefits of these activities are very small. However, in any case, there are several advantages, that i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hosting similar events with the aim of economic benefits. Because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do not need to develop infrastructure and do not need to increase diplomatic capacity,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need to improve their infrastructure and diplomatic capacit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mpact and importance. Although China has recently increased its influence and importanc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y, it is still regarded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and its rapid development has also attracted a lot of critical comments. This makes the country a more positive image. So big cultural events can still help China create a more positive international image.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琥;简讯(英文)[J];Women of China;2001年09期

2 明子;她们为何轻弃生命?(英文)[J];Women of China;2003年04期

3 ;1998年公报目录索引[J];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8年06期

4 文焱;中古友谊长存(英文)[J];Women of China;2000年10期

5 崔希;在小城的日子里(英文)[J];Women of China;2001年07期

6 陈珊珊;信息窗(英文)[J];Women of China;2001年09期

7 明卞 ,叶枫 ,蓝丽妮;艾滋病在中国:挑战与希望并存[J];Women of China;2004年12期

8 ;关注[J];Women of China;2005年02期

9 铁婴;中国百万富翁知多少[J];文化交流;2000年01期

10 朱鸿;女人演绎的电子商务传奇(英文)[J];Women of China;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晓菲;;“走进”世界:全球化时代中国以及关于中国的人文教育(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金香海;;亚洲视角与东亚和谐社会的构建(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3 徐昕;;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国家统一前景:中国化的实践进程(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Patricia Vertinsky;;“在任何其他事情之前我是一个人”考查性别和文化在国际体育竞赛例如奥运会中的重要作用[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5 徐昕;;北京2008:通过奥运会追求和谐(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董进霞;;北京奥运会:国家地位,运动员与中国现代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7 Kwang Ok Kim;;Globalization Fragmented—Between Rhetoric and Practice[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8 Brian Bridges;;THE BEIJING OLYMPICS AND HONG KONG SPORTING CULTURE[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9 Lloyd J.Kolbe;Jack Jones;Isolde Birdthistle;Cheryl Vince-Whitman;;Building the Capacity of Schools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Nations[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公共卫生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医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10 Roberta Jewel Park;;在全球时代从历史中学习:北京奥运会会为所有人带来和谐与繁荣吗?(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锦;Linux World China 2000大会侧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0年

2 王叶;Chinamofile[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记者 童铭;China-sol网上大批发[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4 ;纷纷加盟IC China 2003[N];中国电子报;2002年

5 记者 刘兵;ChinaNet局部提速成功[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本报记者 胡芳 方剑春 康琦;API China & INTERPHEX China 让制药的梦想飞……[N];中国医药报;2011年

7 记者 王雪燕;ispo china2011/Alpitec China2011双展联合 吸引世界注意力[N];中国服饰报;2011年

8 ;新网ChinaDNS每天“壹元”建网站[N];科技日报;2000年

9 王国志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上海世博会“CHINA功夫”雕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魏小刚;API China日渐国际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安菲;冷战后中非政治经济关系:中国对非洲的新型参与模式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Sheriff Ghali Ibrahim;中国共产党与尼日尼亚人民民主党的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艾法姆(Ubi, Efem Nkam);中国对非洲的援助[D];吉林大学;2011年

4 Neo Christophine Mokgolodi(尼欧);具民族植物学和民族药学价值的非洲和中国植物[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Willy Léonel SOUO(威利);中国与加蓬的外交关系:从1974年到现在[D];山东大学;2009年

6 土曼尼;论船载油类货物油污损害国际民事责任和赔偿机制的适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杨邰仁;中国粮食安全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Olebogeng David Daw(杜大伟);中国和南非农村地区电力分布的可持续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布家荣;中国花卉产业链中的性别角色组成、性别主流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秀芹;天津市重要城市规划事件及规划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乍得;通过大型活动构建中国全球形象:原因和结果[D];清华大学;2012年

2 高慕思;科技进步与软实力:中国如何运用双边科技外交[D];复旦大学;2010年

3 颂雅;试评估中国与欧盟之间科技合作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4 INSENG Souliphone;[D];复旦大学;2010年

5 哈玛德(Kombo,Hassan Hamad);中国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研究(20世纪60年代-70年代)[D];吉林大学;2010年

6 Catherine E.Lewis;谷歌中国对峙:两个故事,同一事件对媒体定格与再现谷歌中国事件及中美媒体相关报道的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杰夫;网络民族主义在中国政治中的角色[D];浙江大学;2012年

8 弗雷德(Frederico Benedito Congolo);中国在非洲的活动与全球治理的重塑[D];吉林大学;2011年

9 Katherine Lee Simpson;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媒介中的中美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余居道;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与东方主义化的中国形象:世界体系中的意识形态霸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6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76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7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