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以信任均衡建设为路径的探索
本文选题:东北亚 切入点:安全合作 出处:《教学与研究》2017年08期
【摘要】:导致东北亚各国安全领域最为恐惧的局面在过去几年有增无减,由此带来了相对稳定与相对和平,但这种稳定与和平不仅脆弱,且风险极高。如何实现东北亚安全由恐惧均衡走向信任均衡成为该地区安全合作重要方向。国家间信任关系生成需要五个因素:利益、制度、偏好、信用、秩序。东北亚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权力转移、各国安全观对立、历史因素、"面子政治"等四方面。本文指出,为建立信任均衡,在军事安全层面,要推动有关国家间建立沟通机制、推动国防白皮书发布以及重大军事行动前信息发布。在非军事层面,要扩大该地区利益合作关系,加强多边对话制度建设,塑造各国更多趋同偏好,调和不同安全观差异,树立国家信用,通过"中美双领导体制"营造稳定秩序等。
[Abstract]:The situation that has led to the greatest fear in the area of security in the countries of North-East Asia has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resulting in relative stability and relative peace, which are not only fragile, And the risk is very high. How to realize the northeast Asia security from fear balance to trust balance become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region. Five factors are needed to form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ies: benefit, system, preference, credit, etc. Order.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trust in Northeast Asia lie in four aspects: the transfer of power in the region, the antagonism of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s, the historical factors and the "face politic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 order to establish trust balance, in the military security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among relevant countries, the public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white papers and the release of information before major military operations. At the non-military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expand the relations of interest and cooperation in the region and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lateral dialogue system. We should mold more convergent preferenc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reconcile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security concepts, establish national credit, and build a stable order through the "Sino-American dual leadership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分类号】:D81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志刚;西欧大国对俄安全合作政策[J];欧洲;2001年05期
2 孟祥青;参与多边安全合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0期
3 石婧;中国与中亚的安全合作[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6期
4 喻常森;“第二轨道”外交与亚太地区安全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3年05期
5 吴金平;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与美国因素[J];东南亚研究;2004年04期
6 许涛;;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安全合作进程与前景分析[J];国际观察;2006年02期
7 蒋建华;王双;司南;;安全合作与区域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两大目标的展望及对中国西部安全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冯艳玲;;中俄战略安全合作的机遇和挑战[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雷勇;;东亚地区安全合作:层次、结构与机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王有为;;东南亚安全合作构想[J];东南亚纵横;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芳;;美印安全合作框架与中美印非均势外交平衡的重构[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2 惠耕田;制度化安全合作:沟通行动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7年
3 肖f^;权力、制度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良;澳大利亚与南太岛国安全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博;冷战后菲美安全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葛淑文;奥巴马执政以来美菲双边安全合作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方颖;冷战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曼;东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6 息瑶;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安全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Lepessova Aliya;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安全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姚建安;冷战后中俄两国安全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志刚;安全合作的理想模式[D];暨南大学;2002年
10 詹鹏;中美安全合作进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1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8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