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建汉班托塔港与印度的反应
本文选题:中国 切入点:印度 出处:《南亚研究季刊》2014年02期
【摘要】:中国从2008年开始在斯里兰卡修建汉班托塔港,2012年汉港开始投入运营。但由于斯里兰卡从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国际社会对汉港的建设非常关注。特别是印度对中国进入其"后院"也颇为担忧。对所谓的"珍珠链"传言也半信半疑。近年来,印度对斯里兰卡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与措施:与斯里兰卡进行全方位合作;在海上加强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的合作;进一步向东靠拢并涉足南海事务等。中国在斯建设汉港符合斯里兰卡的国家战略,也实实在在给斯里兰卡带来了利益,不能误解成"珍珠链"战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是对印度诸多猜疑最好的回答。中国在斯里兰卡建设汉港是"和平、友谊、合作、发展"精神的体现,目的是实现和谐相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Abstract]:China began construction of the port of Humbantota in Sri Lanka in 2008 and opened in 2012. But since Sri Lanka has been an important maritime hub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Han Hong Kong. India, in particular, is also worried about China's entry into its backyard. It is also dubious about the rumors of the so-called "pearl chain." in recent years, India has taken a series of actions and measures towards Sri Lanka: full cooperation with Sri Lanka; enhanced cooperation at sea with Sri Lanka and Maldives; China's construction of Han Harbor in Sri Lanka is in line with Sri Lanka's national strategy, which actually brings benefits to Sri Lanka and cannot be misunderstood as a "pearl chain" strategy. The proposal of 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is the best answer to many suspicions in India. The spirit of "peace, friendship,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embodied in China's construction of Han and Hong Kong in Sri Lanka is aimed at achieving harmonious coexistence.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分类号】:D822.3;D8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振民;;坚持合作共赢 携手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J];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2期
2 卢永昌;李苏;;斯里兰卡Hambantota港口项目港址选择及一期工程设计介绍[J];水运工程;2009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姚远梅;[N];东方早报;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希;“双重国籍”的放弃——中国与印尼开辟睦邻外交的突破口[J];东南亚纵横;2004年09期
2 罗辉;刘骞;;当代中国国际关系学印度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9年05期
3 程希;从“双重国籍”的放弃看中国侨务与外交的关系[J];东南亚研究;2004年03期
4 高国卫;高广景;;中印建交的历史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3期
5 程书一;刁忠元;;不结盟——尼赫鲁时代印度的大战略实践及其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09期
6 随新民;中印关系研究50年:多元化的议程和不对称的支点[J];国际论坛;2005年06期
7 张骥;张泗考;;论印度文化民族主义对印度外交的影响[J];国际论坛;2008年06期
8 邢丽菊;;从传统文化角度解析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以“亲、诚、惠、容”为中心[J];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3期
9 高祖贵;;亚洲整体性崛起及其效应[J];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4期
10 高志平;;三十年来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研究[J];世界历史;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中忱;;亚非作家会议与中国作家的世界认识[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随新民;中印关系的社会认知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2 王丽;国大党的兴衰与印度政党政治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成至;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章节根;印度的核战略[D];复旦大学;2007年
5 唐玉华;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习罡华;地缘政治与1947-1974年的克什米尔冲突[D];北京大学;2008年
7 陶莹;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昊;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政策研究(1947-1971)[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威;1971年南亚危机与美巴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阮金之;冷战后中缅印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月文;印度大国战略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2 马洪涛;尼赫鲁政府的对藏政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俊德;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历史及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曾贝;冷战时期中美巴关系初探(1947-1971)[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润萍;新世纪印度对华政策对中印关系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1年
6 李舒诚;国际监控委员会在越南维和研究(1954-1965)[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尹怀志;印度参与东亚一体化政策及其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孙娟;肯尼迪政府对印度政策研究(1961-1963)[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石全玉;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印政策[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张连义;肯尼迪政府的对印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85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8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