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时期美国与菲律宾的同盟关系——以美菲两国围绕菲律宾出兵越南问题的交涉为例
本文选题:越南战争 切入点:美菲同盟 出处:《南洋问题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越战期间,美菲两国围绕菲律宾出兵越南问题展开一系列交涉。马卡帕加尔与马科斯政府先后提出包括资金资助、军事与经济援助的不同出兵条件。寻求菲律宾政府尽快向越南派兵,以及维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的战略利益的考虑,使得约翰逊政府对大部分条件做出让步。亚洲冷战背景下菲律宾完全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是其无法拒绝美国的出兵要求的深刻原因,而避免直接卷入与自身利益不甚相关,且存在严重风险的越战则是菲律宾选择只派遣少量民用工程兵部队,但始终拒绝派遣战斗部队的深层次动机。美菲双方的上述行为与动机从一个侧面凸显出越战时期美菲同盟关系的复杂特征。
[Abstract]:During the Vietnam Wa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hilippines made a series of negotiations over the issue of sending troops to Vietnam by the Philippines. Macapagal and the Marcos government successively proposed financial support. Seeking the Philippine government to send troops to Vietnam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 safeguard the strategic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ar East and the Pacific. The Johnson administration has made concessions to most of the condi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Asian Cold War, the Philippines' total reliance on American security was a profound reason for its inability to reject the United States' request to send troops, and avoiding direct involvement was of little relevance to its own interests. The Vietnam War, where there is a serious risk, is that the Philippines has chosen to send only a small number of civilian engineers. But the deep-seated motive of refusing to send combat troops all the time. The behavior and motiv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hilippines highlight the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Philippines alliance during the Vietnam War.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历史系;
【基金】:上海大学“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世界史学科”建设项目
【分类号】:D871.2;D83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玲;;美国占领下的冲绳(1945-1972)[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安成日;李金波;;试论二战后美国托管冲绳政策的形成(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张毅;;琉球群岛法律地位的国际法分析——兼论东海划界问题的新思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孙瑜;;《美日行政协定》签订之始末[J];东北亚论坛;2009年06期
5 李金明;;中国南海断续线:产生的背景及其效用[J];东南亚研究;2011年01期
6 张小欣;;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01期
7 郭渊;;冷战初期苏联支持中国政府对南海主权的捍卫[J];俄罗斯学刊;2012年01期
8 陈波;;冲绳返还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核部署[J];国际观察;2010年03期
9 邱永红;;美国经济霸权论纲[J];国际经济法学刊;2004年01期
10 王帆;试论澳新美同盟的历史演变[J];国际论坛;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娟;安全与发展的博弈[D];南开大学;2010年
2 滕帅;追寻缓和:英国与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颜海燕;违反国际人道法犯罪的个人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任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战略决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鞠维伟;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民军;日本战争赔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姚百慧;应对戴高乐主义:美国对法政策研究(1958-1968)[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苑爽;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处理德国战争赔偿问题的政策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滕淑娜;欧内斯特·贝文与战后西方同盟关系的形成[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何彤梅;中韩政治外交关系研究(1945-2007)[D];延边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伯格;中苏恢复同盟关系,世界的均衡就会受到破坏[J];世界经济与政治;1988年10期
2 刘铭;;浅析“9·11事件”后的美澳同盟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9年30期
3 宋莹莹;;美韩同盟关系的演变和前景[J];当代世界;2011年01期
4 刘勃然;;修复与强化:美韩同盟关系的新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崔志鹰;;韩美同盟关系的新变化及未来走向[J];当代韩国;2006年04期
6 周怡乔;杜洁;;浅析美泰同盟关系演变及其中国因素[J];中国西部科技;2013年10期
7 王联合;;美澳安全同盟关系的新变化[J];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01期
8 沈世顺;;澳大利亚外交新走向[J];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02期
9 方秀玉;李元凤;;韩美同盟关系:历史与现状[J];韩国研究论丛;2004年00期
10 倪霞韵;美日同盟关系新透视——《美日安全同盟》介评[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洋;克里访韩日固同盟关系[N];中国国防报;2013年
2 于青;美日表示继续加强同盟关系[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强调维持紧密同盟关系[N];光明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恬;美韩“2+2”会谈强化同盟关系[N];人民日报;2012年
5 记者 于青;日本—美国将深化同盟关系[N];人民日报;2011年
6 孙西辉 编译;斯科特·哈罗德:美韩峰会或将加强两国同盟关系[N];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李学军邋赵毅;美澳领导人举行会谈强调同盟关系[N];人民日报;2008年
8 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恬;韩国当局对韩美同盟挺自信[N];人民日报;2011年
9 驻京记者 王少U,
本文编号:1685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8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