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美关系视角下的南海问题探究

发布时间:2018-03-31 19:01

  本文选题:南海问题 切入点:中国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南海问题指的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之间关于南海归属之争,爆发于20世纪70年代。其根源在于:其一,60年代南海周边海域勘测出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二,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成为南海周边国家争夺岛礁的所谓“法理依据”。因此南海问题的根源就是关于侵占岛礁的油气资源争夺。从根本上来看,南海问题是一个双边问题,它存在于中国与各个东南亚申索国之间,美国只是作为第三方。但正是美国的介入,才使得本不存在的争议出现了,“南海地位未定论”就是美国炮制的。而后来美国更是在背后支持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地区频频制造事端。事实证明,中美关系的演变与南海问题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以中美关系的视角为切入点,探究了南海问题的发展脉络。可以说,南海问题的未来走向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动向。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南海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南海以其独特的航运价值以及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地区,也正是油气资源的勘测使得南海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南海问题始于东南亚各国对南海岛礁的非法侵占,而由于美国的介入南海问题成为美国打压中国发展的一枚棋子。南海问题也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中美关系的演变是如何对南海问题产生影响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仍然处于全面对抗阶段。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炮制了“南海主权未定论”,使得南海问题开始萌芽。进入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再以正面干涉为主要形式,“不介入”政策成为美国南海政策的表现形式。美国开始转到幕后,通过支持东南亚盟友操纵南海局势。在这一阶段,中国也通过西沙海战收复了部分南海岛礁。在中美关系步入竞合状态之后,美国偏向东盟的南海政策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其中“美济礁事件”是典型的代表。美国也借此加大了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尤其是在“9·11”事件爆发后,美国更是借反恐的名义进一步强化其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南海局势也变得更加紧张。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的持续努力下,中美双方最终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了一致。然而面对中国国内经济的迅猛增长,美国又不得不提高警惕。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又开始就南海问题向中国发难。美国利用这一契机与菲越加强了经济和军事上的合作与联系,试图将南海问题逐渐推向国际化舞台。第三部分分别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和策略。美国之所以介入南海问题在经济上来看是为了维护其在东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利益;政治上则是为了限制中国的发展;军事上旨在构筑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策略上,美国主要推行“抵消”中国的政策,具体体现为在中国行动后举行升级行动,以此消耗中国的资源。针对美国的这一策略,中国除了采取岛礁建设之外,还以对话形式举行“双边会谈”,并借助国际舆论来维护中国的南海权益。第四部分在中美关系的视角下提出了几点关于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的思考。从中美关系的进程来看,进一步加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展开中美各方面的合作,消除中美战略互疑是解决南海问题的首要环节。从美国的角度来说,降低美国因素对南海问题的影响,加强与美国在能源开发方面的合作。从中国自身角度出发,一方面中国要深化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而在南海问题上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中国要加强海防建设,推动南海非传统安全机制的建立。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必须彰显强硬的态度和十足的决心。
[Abstract]: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is a bilateral problem . The fourth part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no - US relations , puts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nited States , China should deepen the economic 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an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energy development . On the other hand ,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its economic ties with ASEAN and buil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on - traditional security mechanis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On the other hand , China mus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a and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on - traditional security mechanis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22.371.2;D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渊;;合作:解决南海问题的必由之路[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2期

2 宋燕辉;杨凯;;南海问题怎么办?[J];南风窗;2010年03期

3 龙心刚;梁东兴;;论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J];东南亚纵横;2010年09期

4 陶连洲;;矛盾与选择: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南海问题[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李金明;;南海问题:美国从中立到高调介入[J];世界知识;2010年24期

6 江淮;;拨开迷雾看南海[J];世界知识;2010年16期

7 杨青;;“南海问题”的实质和中国的政策[J];新远见;2010年12期

8 农学谦;;我国南海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3期

9 韩阁;;南海问题形势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10 李金明;;南海问题:区域外大国介入及其发展态势[J];新东方;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代元龙;;加强国际法研究,多角度多方式解决南海问题[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汪树民;;中国成长的烦恼——南海问题的困境与出路[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3 王俊彦;;论美日在钓鱼岛、南海态度的险恶变化[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4 邓应文;;论越南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与其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宏俊;;从海上强国到海疆危机——明清时期东亚秩序变迁中的南海问题[A];郑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鹏鸿;深度观察“南海问题”[N];解放日报;2000年

2 记者 陈成智;两岸南海问题民间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N];海南日报;2009年

3 郑泽民;警惕美国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N];国防时报;2010年

4 郑泽民;图谋介入,,美国引领南海问题大合唱[N];国防时报;2010年

5 郑泽民;菲律宾南海问题表态为何自相矛盾[N];国防时报;2010年

6 记者 许春媚 特约记者 王仪;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博鳌举行[N];海南日报;2011年

7 ;外交部:不接受菲律宾关于南海问题无端指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本报驻泰国记者 丁刚;南海问题缘何会被炒热[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赴马来西亚特派记者 暨佩娟;和平解决南海问题需要推进信心建设[N];人民日报;2011年

10 钟声;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实实在在做点什么[N];人民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京花平;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文文;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关东;美国对中国南海问题的介入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永厅;“南海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鑫刚;中国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D];辽宁大学;2014年

6 孙煜东;中国南海问题中的印度参与[D];河北大学;2015年

7 谭鹏飞;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演变及中国的应对策略[D];山东大学;2015年

8 熊珲;新世纪中越双边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9 王看;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噪声策略[D];暨南大学;2015年

10 朱子露;论预防性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及适用[D];外交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692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92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