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韬光养晦与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
本文选题:中国外交 切入点:韬光养晦 出处:《国际观察》2015年06期
【摘要】:判断对外战略与国家利益的维护是否一致,应看其能否在正确判断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家利益面临的威胁进行正确评估,对自身的国力和发展水平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使其相对于国家的其他战略,更能做到成本与收益对比的最大化。当前"和平发展"的时代特征,中国和西方国家国力水平的差距,以及中国崛起期正确认识自身国力成长的需求,都决定了韬光养晦战略是当前中国理性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从成本和收益的对比看,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周边环境日益复杂,西方和周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观察中国的行事方式和国家战略决定如何与之交往,因而韬光养晦在目前及可预见的未来,都是使中国的成本收益对比最大化的国家战略。即便中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在某些西方国家居心叵测的挑动下受到一定的挑战,但中国同西方及周边国家关系中合作与竞争的并存,中国在大国力量平衡中权重的加大,都决定了只要中国外交不犯颠覆性错误,韬光养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Abstract]:To judge whether the foreign strateg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aintenance of the national interests, we should see whether it can correctly assess the threats to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n the basis of correctly judg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its own national strength and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ke it more likely to maximize the contrast between costs and benefits in relation to other national strateg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era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national strength of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need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growth of China's own national strength during the period of its rise, all of which determine that the strategy of keeping a low profile is the need for China to protect its national interests rationally at present; and from the comparison of costs and benefit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China's rise, China'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the West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to some extent, decide how to interact with China by observing its way of doing business and its national strategy, thus keeping a low profile in the present and foreseeable future. Both are national strategies to maximize China's cost-benefit ratio. Even if China's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challenged by some Western countries' ulterior motives, However, the coexistence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he increase of China's weight in the balance of power among the great powers, all determine that it is completely possible to hide one's strength and preserve one's shadow as long as China's diplomacy does not make a subversive mistake.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2 沈丁立;;全球与区域阶层的权力转移:兼论中国的和平崛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王缉思;;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4 冯绍雷;封帅;;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特点、功能与趋势[J];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02期
5 张广生;;和平发展的文明: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J];教学与研究;2007年11期
6 门洪华;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框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6期
7 朱锋;;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之间求平衡[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9期
8 章百家;改变自己 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祥明;发展模式及其科学选择──对若干理论与实践难题的再思索[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范鸿达;洪正;;中国在中东的风险分析:以海湾地区为例[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4期
3 倪昕;;二战时期英国对法国维希政权的政策探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波;;论邓小平外交理论中的国家利益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5 刘名;;试论国有企业中国家秘密的认定[J];保密科学技术;2010年02期
6 马郧,李建;论管理贸易政策的历史渊源及理论基础[J];商业研究;2004年09期
7 李桂树;;“一边倒”外交策略研究的新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王群;;当前国家利益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才智;2008年02期
9 徐婕;;“均势”理论内涵综述[J];才智;2009年16期
10 窦艳洁;;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分析和外交战略选择——以中国国家利益的层次为视角进行分析[J];才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别永兰;;中国“和平崛起”论探源[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3 李华锋;;对加强党涉外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4 张春;;权势和平转移与中国的战略选择[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5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欧阳程奕;;价值视阈下的新中国外交:1949-2009[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张俊国;;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略论[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8 王景斌;;公共利益之界定:一个法理学视角[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超;;当代中国身份定位的演变对其参与国际合作的影响[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0 冯青淑;;共同利益与中俄关系的和平发展[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于l,
本文编号:1694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9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