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后冷战时期日本海权防卫战略的转型及对中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01 22:37

  本文选题:日本 切入点:海权战略 出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战后日本由战败国重新崛起并成为亚太地区的海权国家,其海权战略的演变也是日本不断崛起的历史发展过程。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日本选择了"渐进式"海权扩张战略,目标是由战后"防卫性"的海权战略逐步转变为具有"扩张性"的海权战略,其海权战略的进攻特性愈来愈明显。本文通过新古典现实主义研究方法构建了海权战略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层次分析法,论证了后冷战时期日本海权战略扩张的动因及其所来自的体系层次、国家层次以及社会层次;日本海权战略转型对东亚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打破了原有的海上政治力量平衡格局,加剧了东亚国家间的海洋军备竞赛,使中国面临的海洋争端复杂化。在日本海权战略转型的背景下,注重培养海洋意识,拓展海洋外交与繁荣海洋经济,建设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强大海军是中国对外战略的必然选择。
[Abstract]:After the war, Japan rose again from a defeated country to become a maritime power countr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evolution of its maritime power strategy is also a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Japan's continuous rise, especially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when Japan chose the "gradual" sea power expansion strategy. The goal is to gradually transform the "defensive" maritime power strategy into the "expansionary" maritime power strategy after the war. The attac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 power strateg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 of the sea power strategy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new classical realism research method, and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of the new classical realism.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asons for the expansion of Japan's maritime power strategy in the post-Cold War period and the system, national and social levels from which it comes from, and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Japan's maritime power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pattern in East Asia. It has broken the original balance of maritime political power, intensified the maritime arms race among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complicated the maritime disputes faced by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Japan's maritime power,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ocean consciousness.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s foreign strategy to expand marine diplomacy and prosper marine economy and build a powerful navy with ocean combat capabilit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政府;
【基金】: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基地资金资助“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与‘一带一路’国别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31.3;E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乐雄;;二十一世纪看海权[J];地理教学;2007年12期

2 刘新华;试论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徐弃郁;海权的误区与反思[J];战略与管理;2003年05期

4 张文木;试论当代中国“海权”问题[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5年05期

5 张文木;;生存·发展·海权[J];领导文萃;2006年11期

6 刘一健;吕贤臣;;试论海权的历史发展规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史春林;;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海权概念与内涵研究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甘振军;;浅析西方近现代海权理论及其历史演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史春林;;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国外海权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张旭;张勇池;;现实主义海权理论和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强华;张继平;;历史与现实:中日海权战略之比较[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2 陈伟;;国力之盛衰强弱 常在海而不在陆——孙中山海权观及现实意义研究[A];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 军事理论研究室主任 时平 记者 王君策 实习记者 高悦 整理;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是近代中国海权最先进的主张[N];中国海洋报;2011年

2 记者 袁于飞;应加强“渔权”来维护海权[N];光明日报;2012年

3 张文木;试论当代中国“海权”问题[N];中国海洋报;2004年

4 倪乐雄;海权与文明的兴衰[N];中国国防报;2007年

5 倪乐雄;二十一世纪看海权[N];文汇报;2007年

6 鞠天相;研究海权理论 维护海洋权益[N];人民日报;2009年

7 孟凡明 许晨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海权思想的沿承与中国发展海权的辩证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N];文汇报;2010年

9 陈宇 朱奎;借鉴他国经验,强化海权意识[N];中国国防报;2011年

10 田一枫;争海权要靠“哼哈二将”[N];世界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成;海峡两岸海权维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杨震;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4 孔志国;现代条件下的屯海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帅;弱势海权非对称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尹博;冷战后美日海权同盟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海权的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3 王传兵;关于中国当代海权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4 周亚黎;中国的新海权观与实践路径[D];吉林大学;2016年

5 齐尚才;新形势下中国特色海权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6 孙林妹;孙中山海权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田瑞青;越南、菲律宾在中国南海的海权主张及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陈益华;中印海权战略比较[D];暨南大学;2009年

9 高坤;中日东海海权之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侯苏洁;中日海权争端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7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97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9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