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转型与制度创新
本文选题:外交转型 切入点:中国外交 出处:《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全球化时代的外交在经历复兴,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随着外交议题向其他领域扩散,外交制度呈现"分散化"和"集中化"两个显著的趋势。通过关注和追踪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情况可以发现,发言人回答记者问题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交议题扩散的方向、规律和特点,也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外交在国家层面上协调需求的增加和外交部职能的转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在应对外交转型所面临的挑战时应加强政治领导、统一思想,完善组织领导、突出协调,强调顶层设计、狠抓落实,这些都是当今中国外交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Abstract]:Diplomacy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is experiencing a renaissance, but also facing many challenges.As diplomatic issues spread to other areas, the diplomatic system showed two distinct trends: decentralization and centralization.By following up and tracking the news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we can find that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spokesman's answers to reporters' questions reflect from one aspect the direction,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read of diplomatic issues.It also reflect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coordina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 the new era.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 of China's diplomatic system. In dealing with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plomacy,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political leadership, unify ideas, improve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highlight coordination, emphasize top-level design, and vigorously implement it.These are the main contents and directions of the innovation of China's diplomatic system.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春 ,张学斌;浅谈外交和外交思想——兼评陈乐民先生主编的《西方外交思想史》[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2期
2 张宏喜;;打造外交文化[J];世界知识;2006年16期
3 程俊雅;;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发展——关于和谐世界理论的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新中国60年外交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11期
5 杨洁勉;;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精髓和创新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07期
6 杨洁勉;;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三重历史使命[J];国际展望;2013年01期
7 杨洁勉;;当前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重点[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03期
8 魏天祺;;中国古代外交政策探微与借鉴[J];外交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9 管世琳;;军事与外交:二战史专题国际研讨会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01期
10 李莉;冷战后预防性外交的发展及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熊炜;王婕;;城市外交:理论争辩与实践特点[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3 李其庆;;中法外交风波与中国新时期外交[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4 ;奏响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时代乐章——党领导外交事业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5 孙德刚;;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论新时期中国在中东的斡旋外交[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6 王公龙;;论中国外交的观念变革[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欧阳程奕;;价值视阈下的新中国外交:1949-2009[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8 李志永;;融入与自主性的平衡: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9 牛军;;五十年的中国与世界[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牛军;;冷战与80年代的中国外交[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教授 崔艳红;和谐世界: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N];南方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丁刚;世博大舞台 外交新天地[N];人民日报;2010年
3 北师大中国民间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张胜军;中国不要另类外交[N];东方早报;2011年
4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秦亚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筱玟;外交工作成就辉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钟声;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的外交开局[N];人民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肖连兵;中国外交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大有作为[N];光明日报;2010年
8 赵可金;新世纪中国外交理论的十大创新[N];学习时报;2012年
9 本章撰文 赖娜;外交主打经济牌自主演绎大国策[N];东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水明 董力;中国外交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大有作为[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谷昭民;论法律外交[D];吉林大学;2015年
2 周叶菁;美国对华金融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4 孙晓玲;犹太利益集团与美国中东外交政策(1967-1984)[D];复旦大学;2005年
5 肖文黎;中美联络外交及美驻华联络处主任布鲁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6 宫世霞;当代俄罗斯外交学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7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8 任远U,
本文编号:1701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0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