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美认知与中美争端的形成和解决——以中美关系中的“湖广铁路债券案”为例
本文选题:对美认知 切入点:湖广铁路债券案 出处:《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年03期
【摘要】:中国对美国的认知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之一,认知上的偏差会产生争端,也会影响争端的解决,这在"湖广铁路债券案"的争端处理中可以得到验证。中国的对美认知引发了两国的冲突,中国认知的改变最终使争端得以解决。正确认识自我,加强相互理解,消除错误认知是保持中美关系平稳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Abstract]:China's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ino-US relations. The cognitive bias will lead to disputes and also affect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which can be verified in the dispute settlement of the Hu-Guang Railway Bond case.China's percep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riggered a conflic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self, strengthen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eliminating false cogni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maintain the smooth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ino-US relation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国内地方性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0CGJ008)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同时也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81003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批准号:SWU1109041)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批准号:LSYB05)的基金资助
【分类号】:K26;D822.3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焕宗;;读《中美关系第一页——1844年<望厦条约>签订的前前后后》[J];历史教学;1993年03期
2 承婧;;“史迪威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倪正清;;从蒲安臣和《蒲安臣条约》看晚清中美关系[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王春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交往及历史经验[J];理论建设;2005年04期
5 杨斐;李莹;;试论渡江战役与中美关系[J];军事历史;2010年02期
6 薛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J];党史文苑;2005年14期
7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研究的新成果——读《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J];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01期
8 于化民;;中美关系史上特殊的一页——中共领导人与延安美军观察组交往始末[J];东岳论丛;2006年04期
9 高艳丽;;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矛盾人物——评周以德的中国观[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8期
10 崔志海;;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J];文史知识;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左双文;王杰;;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回顾与前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崔志海;清末美国退款兴学真相[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章百家:寻求历史共识的重要途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才俊;美国传教士与19世纪的中美外交关系(1830-1899)[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晚清朝政(1901-1912)[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成至;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素萍;李佳白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D];中山大学;2006年
5 金朝晖;中国政府解决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研究(1949-1971)[D];浙江大学;2006年
6 关培凤;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D];武汉大学;2007年
7 韩永利;美国“先德后日”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1941-1945)[D];武汉大学;2000年
8 王雁;“山东问题”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914-1922[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丽红;美国传教士在晚清中美关系中的角色研究(1830-1860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翠翠;蒲安臣与早期中美关系研究(1861-1870)[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波;抗战中后期及战后初期中美关系的国内公众舆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但晓群;1953—1969年中美危机期间的信息沟通[D];四川大学;2006年
5 张晓卫;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6 侯鲁男;罗斯福对华经济政策(1931-194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淑洁;论抗战时期的美中经济关系(1937.7-1945)[D];郑州大学;2010年
8 祁长春;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田力;长老会传教士麦嘉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张玲;战后初期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问题新探(1945—1949)[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7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0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