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交往在中日关系史上的地位
本文选题:民间交往 + 官方关系 ; 参考:《日本学刊》2014年01期
【摘要】:民间交往是国家间关系的基础,中日之间的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共同构成了两千余年的中日关系史。民间交往的产生早于官方交往,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硕果累累,极大地提升了两国关系的质量。官方关系的好坏,对民间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官方关系密切,则民间交往顺畅;官方关系恶化,则民间交往受累。民间交往也反过来以其特有的形式对官方关系起着能动的推进作用,其作用同样不可低估。
[Abstract]:Folk communication is the basis of inter-state relations, and the folk exchanges and offici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onstitute the history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Folk communication appeared earlier than official communication, and it was rich in contents, various forms and fruitful, which grea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The quality of official relation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folk exchanges.If the official relationship is close, the folk communication will be smooth; the official relationship will deteriorate, and the folk communication will be affected.Folk communication, in turn,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official relations in its unique form, and its role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作者单位】: 中华日本学会;
【分类号】:D822.3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阚有林;杨宝娟;;从当前日本对华政策看中日关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阚有林;;从当前日本对华政策看中日关系[J];宝鸡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李丽;;浅析《日本考》中的社会风俗[J];沧桑;2010年06期
4 安善花;;近代日本中国观的双层构造及其东亚政策的矛盾性[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的“自卫战争史观”辨正[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6期
6 陈景彦;德川幕府的“大君外交体制”辨析[J];东北亚论坛;2003年05期
7 王素怡;张晓刚;;论日本“大陆政策”与俄国“远东政策”之异同[J];大连近代史研究;2008年00期
8 杨均华;刘吉发;;全球化背景下中日韩自由贸易问题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7年10期
9 刘希岳;;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中的日本因素[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吴丽君;曹开菊;;20世纪50—70年代初中日之间民间艺术交流的特征与作用[J];大众文艺;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石善涛;;邦交正常化前的中日民间外交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武寅;;日本军国主义与强权政治[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兵;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庄悦群;可持续发展位与当代国际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赵霞;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教育交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颖;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荆晓燕;明清之际中日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朴哲;“乙巳五条约”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8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王海滨;冷战后日本台海政策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吴伟兴;冷战后日本的对台政策及日台关系[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笑;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吕芳;中日关系“蜜月期”(1978-1989)文化交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娟;洪宪帝制时期的中日外交[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邵唯慧;日本侵华策略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巍;互惠互利:改革开放初期的日本对华经济援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红吕;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日本观变化[D];辽宁大学;2011年
7 肖慧敏;中日政党外交对政府外交的作用和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8 叶雨婷;主流媒体对日报道框架研究(1972-2008)[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文宇;中日民间外交的肇始[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温一冰;冷战结束后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东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苟德仪;清朝以前中国与柬埔寨民间交往述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李云峰;;浅谈21世纪中日民间交往的现实背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3 ;陈武:进一步加强民间交往与合作[J];当代广西;2013年12期
4 杨伯江;;中日民间交往的形势与任务[J];东北亚学刊;2013年05期
5 陈言;民间交往是突破中日“政冷”的潜在力量[J];经济;2004年10期
6 邓娟;安丰岷;;试析民间交往对构建中哈两国哈萨克族和平跨居的作用与意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张娟;;明清时期香山县恭常都与澳门民间交往初探[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纪敏;周恩来倡导民间交往 促进中日邦交[J];文史精华;2003年07期
9 张同新;两岸民间交往令人欣慰[J];统一论坛;2004年01期
10 贾瓦德·曼苏里;;在中国伊朗友好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回族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必庆;民间交往推动中国与东南亚紧密合作[N];广西日报;2013年
2 记者 王玮丽;民间交往推动友城合作[N];南通日报;2014年
3 首席记者 崔凌云;深化友好城市关系 开展广泛交流合作[N];兰州日报;2013年
4 记者 夏文辉;民间交往:中日世代友好的润滑剂[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外交学院教授 张历历;民间交往促进中日关系不断发展[N];解放军报;2008年
6 记者 王皓;杜德印会见澳大利亚客人[N];北京日报;2014年
7 记者 孙锦;利雅得欲借鉴“智慧深圳”经验[N];深圳特区报;2014年
8 记者 曹斯 实习生 魏思静;刘昆会见阿根廷客人[N];南方日报;2010年
9 记者 吴乐s,
本文编号:1738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3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