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共同安全:凝聚亚洲新型安全观

发布时间:2018-04-16 15:17

  本文选题:亚信峰会 + 亚洲安全困境 ; 参考:《理论视野》2015年03期


【摘要】:近年来亚洲面对历史积怨和领土海洋权益争端等越来越多的安全挑战,世人对亚洲局势的判断评价是:"经济增长""信任赤字""安全困境"。上海亚信峰会主题是凝聚亚洲新安全观,共创安全信任合作新局面,探寻破解亚洲安全困境和难题之道。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亚洲新安全观顺应了亚洲地区的秩序体系变革趋势,是应对亚洲安全挑战的必然产物,体现中国新安全观的和平、和睦、合作的深厚蕴意与基本特征,其向外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对亚洲安全合作的深刻解读与阐释。新安全观夯实了亚洲和平、合作、和睦的发展之根、合作之基、共赢之本。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sia has faced more and more security challenges, such as historical grievances and disputes over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world judges the Asian situation as "economic growth", "trust deficit", "security dilemma".The theme of the CICA summit in Shanghai is to consolidate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in Asia, 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security trust and cooperation, and explore ways to solve the security dilemma and problems in Asia.The new Asian security concept put forward by the Chinese leaders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change of the order system in the Asian region, is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 meeting the security challenges in Asia, and embodies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ew security concept of peace, harmony and cooperation.It shows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a's profound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Asia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ts rise.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solidifies the root of peace, cooperation and harmony in Asia, the foundation of cooperation, and the foundation of win-win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
【分类号】:D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鲁慧;;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美关系[J];理论探讨;2012年05期

2 程国平;;亚洲安全观:引领亚洲安全合作新方向[J];求是;2014年14期

3 秦亚青;;正确义利观: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原则[J];求是;2014年12期

4 王毅;;坚持和平共处 推动合作共赢——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60周年[J];求是;2014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之声;;美国亚太战略演变探微[J];才智;2013年19期

2 程桂龙;;论“空海一体战”与中国国家安全[J];国防科技;2013年05期

3 余建华;;万隆会议、中国亚非外交与万隆精神的当代弘扬[J];国际关系研究;2015年02期

4 赵永东;;论新世纪中美关系总体缓和的可能性[J];菏泽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姜志达;;亚洲新安全观及其秩序意涵:规范的视角[J];和平与发展;2014年05期

6 杨鲁慧;;和平崛起与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和新格局[J];理论探讨;2014年06期

7 张程锦;;国内关于“美国亚太新战略”研究述评[J];临沂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8 杨鲁慧;;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国际安全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王公龙;;中国亚洲安全观的理论创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欧兰;中国崛起对泰中关系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亚男;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2 贺熙琳;变化中的美国亚太联盟体系[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3年

3 王建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冲绳战略地位的变化和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4 李涛;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的中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大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中国对策[D];河南大学;2014年

6 李海成;正确义利观新外交思想与中国外交新实践[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约翰·伊肯伯里;凌岳;;地区秩序变革的四大核心议题[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2 王缉思;刘春梅;;中美关系新趋势及其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3 阿伦·弗里德伯格;李卓;;对东亚大国关系和失衡的地区均势的评估:一种美国的观点[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4 杨洁勉;;中美关系的变化与调整:新时势和新视角[J];美国研究;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华;外交部长唐家璇阐述新安全观[J];国家安全通讯;2002年11期

2 高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J];求是;2003年12期

3 黄仁国;中国新安全观述评[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尹希成;一种新的安全观——学习我国政府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J];理论学习;2003年02期

5 潘光;新安全观与中国的反恐战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04期

6 张澜涛;关于“和平崛起”与新安全观的理论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邵亚楼;新安全观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背景[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8 江涌;价值观·世界观·战略观·安全观——脱离“安全困境”需要“新安全观”[J];世界知识;2005年19期

9 宋效峰;;简论和谐世界观与新安全观的内在联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宋效峰;;和谐世界观与新安全观的内在联系[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国新;;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特点及其在周边关系中的运用[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仁伟;;关于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再思考[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吴莼思;;中国安全外交概念初探[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史艳娜;;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江泽民与上海合作组织[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东燕;中国的新安全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助理 刘骞;北约新战略和中国新安全观 殊途还是同归?[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3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谢青松;以新安全观促进亚洲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N];光明日报;2014年

4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董春岭;杜尚别峰会:推进“亚洲新安全观”[N];法制日报;2014年

5 市社科院研究员 李骊明;丝绸之路和平互利精神对亚洲新安全观的启示[N];西安日报;2014年

6 ;中国向东盟论坛提交新安全观立场文件[N];人民日报;2002年

7 ;中国新安全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安亚;新安全观引领亚太安全合作[N];光明日报;2010年

9 高原升;新安全观:上合组织关注的焦点[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汤华臻;以新安全观夯实亚洲和平发展之基[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柏松;中国新安全观及其安全战略选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根信;中国新安全观与防扩散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确立及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春华;论中国的新安全观与和平崛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孔凡河;冷战后中国新安全观论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郝宁;德国新安全观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孟祥玲;论国际新安全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夏保雄;论江泽民的新安全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盛;中国的新安全观在东南亚的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方刚;中国新安全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殷明明;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中的新安全观及其外交实践[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于洋;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9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59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1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