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全球卫生安全政策——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为例的国际政治分析
本文选题:美国外交 + 全球卫生安全 ; 参考:《美国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全球卫生安全被纳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升为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一项议程始于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期末;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全球卫生的国家安全意义和应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初步形成了政策框架;奥巴马执政后进一步加强了全球卫生安全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美国把全球卫生安全融入对外政策议程的主要原因是:应对新型和复发传染病跨国流行和生物恐怖活动对美国国内和海外驻军构成的日趋增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卫生威胁;通过实施全球卫生外交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援助减少传染病的跨国传播,维护美国的经济和贸易利益,以及对美国战略上重要的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稳定;通过持续、深入的全球卫生介入,宣传美国的人道价值观、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美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卫生介入是其全球卫生安全政策的具体体现。
[Abstract]:Global health security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rising to the end of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s second term as an agenda fo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During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significance and response of global health, and initially formed a policy framework, and after Obama took office, it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status of 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 American diplomacy.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integrate 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to its foreign policy agenda are: to deal with the increasing real and potential health threats posed by transnational epidemics of new and recurrent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bioterrorist activities to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presen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o reduce the transnational spread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global health diplomacy and health assistance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safeguard the economic and trad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stability of regions that are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to the United States; An in-depth global health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American humanitarian values and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health interven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is the embodiment of its global health security policy.
【分类号】:D8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3 刘艳房;;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调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姜丽丽 ,周士新;浅析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5 常笑;;从《君主论》看现实主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桑雷;;全球化视角下霸权思想的理性思维[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侯发兵;王安平;;国际冲突的蛛网模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邹函奇;评析进攻性现实主义权力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隋书卿;;论冷战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困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袁学哲;;朝鲜半岛新形势与和平发展战略影响力[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庆宝;;评析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化因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朱萌博;马睿;;老子思想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向丽华;;对问题导向研究倾向的评估——以对外援助研究为例[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6 张雪鹏;;利益、权力、机制和认同:国际反恐合作的多维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7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赵广成;;国际体系的中产阶级化与没有收益的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9 周厚虎;;人、国家与理论——探寻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视角[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10 袁伟华;;对外政策分析:家在何方?[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勇;东亚共同体建构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艳华;;试论“全球卫生外交”对中国的影响与挑战[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2期
2 淼昭;;世卫大会通过20余项全球卫生决议[J];老同志之友;2014年12期
3 ;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出席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启动会[J];中国药房;2013年08期
4 晋继勇;;世界卫生组织改革评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William H.Schneider;;医学人文,全球卫生与慈善(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民健康:医学的良知与承诺”医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Elizabeth Fee;;让历史在全球卫生中起作用(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民健康:医学的良知与承诺”医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3 戴维·古德;;全球卫生格局的重塑: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国家的作用[A];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国旺;全球卫生外交培训班在京举办[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汤蓓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向积极的治理者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记者 闫煈;我国全球卫生合作战略要加快制定[N];健康报;2012年
4 记者 王建刚;美经济尚未受重大影响[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杨京德;敦促成员国支持全球卫生行动[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耿兴敏;陈冯富珍:全球卫生领域失衡明显[N];中国妇女报;2007年
7 记者 胡其峰;须高度重视卫生外交人才队伍建设[N];光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金振娅;中国援非医疗队累计服务2亿人次[N];光明日报;2011年
9 记者 樊丹;全球卫生研究论坛关注卫生领域公平性[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Laura Donnelly 编译 王迪;NHS换帅[N];医药经济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琳;不同时期我国国际卫生合作策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799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9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