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迟滞性及其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8 23:22

  本文选题:美国 + 亚太再平衡战略 ; 参考:《新视野》2014年06期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国际战略重心几经调整,依次经历了北约"东扩"、"反恐"战争、"亚太再平衡"三个阶段。当前,奥巴马政府之所以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因应中国和东亚在世界权力结构中的比重上升,希望不断扩大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来制衡中国崛起。然而,"亚太再平衡"战略并未如前两次调整一样快速推进,当前已呈现出迟滞性特点,并且该特点将可能长期化。究其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地区战略与资源调配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各地区战略之间相互掣肘;而其实质原因,是美国的冷战思维在作祟,据此拟定的战略目标远高于其实力,也悖离了新时代世界和平需要大国加强合作的要求。美国对华政策应该摒弃冷战遗留下来的围堵思维,正视中国的崛起现实,并与中国等大国一道,以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塑造国际新秩序,方可共筑世界和平。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focus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adjusted in three stages: NATO's "East Expansion", "anti terrorism" war and "Asia Pacific rebalance". At present,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has launched the strategy of "Asia Pacific rebalance", which is due to the rise in the power structure of China and East Asia in the world, and hopes to expand the shadow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However, the strategy of "rebalancing Asia Pacific rebalancing" has not been as fast as the previous two adjustments, and it has shown a sluggishness and may be long-term. The direct reason is that there is a te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strateg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trategy of each region is constrained by each other. A qualitative reason is that the American Cold War thinking is on the ground, which is far higher than its strength and is contrary to the demand for greater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reat powers of the world peace in the new era. The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should abandon the containment thought left over from the cold war, face the rise of China and with China and other great powers, with a new power relationship. The idea of shaping a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can build a world peace.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政治学教研室;
【分类号】:D8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明昊;;试析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亚太再平衡战略走向[J];国际论坛;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惠彬;;困境与出路:新形势下中亚局势与我国西部安全问题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孙壮珍;宋伟;;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策略解析——基于耦合演化机理模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李茜;;海合会应对中东剧变的措施及其影响[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年02期

4 朱巧玲;甘丹丽;;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市民与公民的身份转换[J];当代经济;2014年03期

5 孟祥意;;现代化进程中的精英角色[J];经营管理者;2014年08期

6 徐华伟;李素芳;;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7 胡雨;;“阿拉伯之春”与中东君主制国家政治稳定[J];国际论坛;2014年02期

8 曹帅;许开轶;;社会转型视阈下的政治情绪:内涵、表现与发生机理[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2期

9 钱玲燕;;内涵·特征·价值:网络政治参与的本质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刘扬;;国家治理的逻辑模式与实现路径——基于财政的视角[J];发展研究;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姜晓萍;;统筹城乡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四川成都市为案例[A];回归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之路[C];2011年

2 杜仕菊;陈功;;中国传统诚信观及其对当代廉政建设的功用研究[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3 张良;;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与乡村社会重建[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4 周义程;;公共服务供给中公民有序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一个系统论维度的分析框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刘雪峰;;让公正以感受得到的方式实现——以公共案件中公众司法参与为中心的探讨[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春;《群众》周刊的抗战政治动员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2 陈小彪;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申霞;从对抗到合作:冲突社会下的风险治理[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王雪超;民国政治中的中国青年党(1923-149)[D];南开大学;2013年

5 韦长伟;公共冲突中政府的第三方干预角色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徐祖迎;网络动员及其管理[D];南开大学;2013年

7 游腾飞;美国联邦制纵向权力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秦彬;“改造”话语与延安文学[D];南开大学;2013年

9 刘娟;国务院机构变迁的新制度主义视角研究(1954-1966)[D];南开大学;2013年

10 邬文英;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泽娟;美国在滇开展领事保护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2 魏星;转型时期我国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防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黎辉;风险社会中社会管理职能的挑战与创新[D];西北大学;2013年

4 刘长增;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社会化及其实现[D];济南大学;2013年

5 许宏;新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3年

6 覃灿;“区域国家”的构建及其国际价值[D];湖北大学;2013年

7 彭飞;宪政视阈下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8 刘栋;论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参政党的任务[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曾凡丽;走出社区自组织发展的困境:政府角色定位与介入方式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力;地方政协民意表达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达巍;;应对危机 寻求突破——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全球战略[J];当代世界;2014年01期

2 张蕴岭;;中国周边环境的新变化与对策[J];思想战线;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明昊;;全球政治进入再平衡时代[J];决策与信息;2013年08期

2 昱华;;中国怎样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全身而退[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9期

3 刘煜辉;;弱美元再平衡下的中国抉择[J];南风窗;2010年04期

4 巴曙松;;从金融“再平衡”看中国经济复苏[J];人民论坛;2010年08期

5 冯维江;;全球再平衡:共同但有区别的行动[J];世界知识;2010年19期

6 郑联盛;;2011:新常态、再平衡与国际博弈[J];世界知识;2011年01期

7 瞿少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理论根源及发展趋势分析[J];理论导报;2014年04期

8 杨军;;经济再平衡[J];南风窗;2013年17期

9 刘卫东;;美国对中日再平衡 知易行难[J];党员干部之友;2014年01期

10 董春岭;;扯下美国“再平衡”战略的面具[J];世界知识;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新立;;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三个相关问题[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2 李俭富;马永开;曾勇;;基于再平衡管理的指数跟踪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徐洪才;;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4 徐洪才;;总论 探索中国经济再平衡之路[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5 景春梅;;第四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一大对冲措施:加快自主创新步伐[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6 刘应本;;美国“再平衡”战略对我海上安全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郑和研究2013年第3期[C];2013年

7 徐洪才;;第三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三大路径比较[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8 王鹏;;第一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之一:增加劳动者工资[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9 徐伟;;第六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三大对冲措施:加快劳动密集型模式转型[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中国无需担忧“再平衡”[N];东方早报;2012年

2 记者 贺斌;中国应实现经济“再平衡”[N];中国财经报;2009年

3 记者杨川梅;危机下仍需大力促进经济再平衡[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记者 陈小三;实现经济再平衡面临挑战[N];国际商报;2009年

5 银河期货 付鹏;中美寻求再平衡 长期利好国内股市[N];期货日报;2011年

6 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 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李翔;全球经济再平衡征程漫漫[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刘煜辉;中国应当直面全球经济再平衡[N];上海证券报;2009年

8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总监 宏观分析师 张新法;中国应加快国内经济再平衡的调整进程[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陆振华;亚洲“再平衡”重在中国“再平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10 记者 王雅楠;“亚太再平衡”美国收效几何[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秦博;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国对韩安全政策[D];吉林大学;2014年

3 魏雪青;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林广;离岸平衡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再平衡分析[D];外交学院;2013年

5 游丽江;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D];厦门大学;2014年

6 张中华;陀螺数字再平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贺熙琳;变化中的美国亚太联盟体系[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3年

8 胡倩;价值管理与健康管理的失衡与再平衡[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邢荷生;从对外净资产的视角看中国和美国外部经济再平衡的风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10 刘国强;陀螺仪全数字再平衡回路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17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17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3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