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东北亚竞逐兼容关系分析
本文选题: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 + 中美关系 ; 参考:《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摘要】:美国政府"亚洲再平衡"战略在东北亚的具体表现是,一方面,美国务实地接受中国迅速崛起的事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在亚太地区"再平衡"来确保其战略优势,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巩固老盟友,拉拢新伙伴,加大对华制衡力度。在钓鱼岛问题上通过日本制衡中国。与此同时,中美在东北亚朝核问题上又相互兼容,因此,两国应建立在东北亚的新型大国关系。
[Abstract]: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 of the US government's "Asian rebalancing" strategy in Northeast Asia is that, on the one hand, the United States pragmatically accepts the fact that China is rising rapidly and respects China's core interests; on the other hand, By "rebalancing"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ensured its strategic advantage, casting chess cloth around China, consolidating old allies, wooing new partners, and strengthening checks and balances on China. In the Diaoyu Islands issue through Japan to check and balance China. At the same time,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on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in Northeast Asia, therefore, the two countries should establish a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in Northeast Asia.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的地缘政治及其战略研究”(课题编号:05JZD00040)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快速崛起背景下周边安全挑战及周边外交战略研究”(课题编号:11CGJ002);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变迁与中美能源博弈研究”(课题编号:12CGJ009)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81;D822;D8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穆良平;张静春;;中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互动[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06期
2 石源华;;后朝核阶段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走向[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6期
3 王缉思;;关于构筑中国国际战略的几点看法[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世雄;潜旭明;;中美关系新特点——一种基于新地缘关系视角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祁怀高;;中美制度均势与东亚两种体系的兼容共存[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3 王玉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分析——经济利益与战略关系[J];东南亚纵横;2010年01期
4 孙超;;前行中的困顿:京都时代与后京都时代的俄罗斯气候环境外交[J];俄罗斯研究;2010年06期
5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4期
6 祁怀高;;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东北亚安全环境与中国东北亚外交[J];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02期
7 张宇燕;;中国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构想[J];长江论坛;2013年06期
8 邝云峰;刘若楠;;美国的朝贡体系[J];国际政治科学;2013年04期
9 门洪华;;中国对美国的主流战略认知[J];国际观察;2014年01期
10 蒋翊民;;制衡理论在冷战时期中国地区战略中的体现[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仇华飞;;国际秩序转变中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龙彪;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型研究:一种双层认知视角的解析[D];外交学院;2008年
2 毛吉康;近代朝鲜半岛中立问题研究(1882-1905)[D];复旦大学;2010年
3 邓凡;后“9/11”时代的美国对华政策(2001-2011)[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黄小勤;现阶段民进党大陆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5 曲恩道;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刘惠华;世界格局及身份的定位与中美关系—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甄文东;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一种框架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8 徐光河;朝鲜半岛统一与东北亚国际政治的关系[D];延边大学;2014年
9 姜志达;中美规范竞合与东亚秩序重塑[D];外交学院;2014年
10 崔越;澳大利亚二战后对外行为逻辑分析[D];外交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承奉;朝鲜半岛和平统一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周玲玲;朝核问题上的大国博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蒋晓俊;中越南海争端的地缘政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李焕民;后冷战时期中美中东战略博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李玲;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几点思考[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阚卫峰;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认同政治与美朝关系[D];延边大学;2009年
7 张弘;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金在雄;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构想方案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9 张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理论探讨[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10 张丽;美国重返亚太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琏瑰;;申报·炸塔:朝核问题新一轮博弈[J];世界知识;2008年1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建杭;;中美关系的格局在变[J];理论前沿;2006年22期
2 刘恩东;;论当前中美关系的特性[J];新远见;2006年10期
3 陶玉雯;;浅析中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合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4 何婧;;论中美关系中的国会因素[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高爱莉;;阻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分析[J];网络财富;2010年14期
6 徐阳阳;;试析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传承;2010年27期
7 傅瑞伟;;重新理解中美关系的逻辑[J];中国改革;2010年04期
8 栗广;;论1971年南亚危机与中美关系缓和进程[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01期
9 胡鞍钢;关于中美关系及其对策的若干建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小弗里曼,王学鸿;中美关系 回到基础[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世雄;潜旭明;;中美关系60年:回顾、启示、展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沈丁立;;中美关系40年:回顾与前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朱锋;;调整与变革:中美关系对东亚区域安全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苗建寅;;抗战时期宋庆龄对中美关系的推动和发展[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国机;;中美关系历史与现状——市国际关系学会等召开专题讨论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国机;;回顾与展望中美关系——市国际关系学会等纪念《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魏红霞;杨志敏;;中拉关系的发展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从美国政策的角度分析[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迈克尔·斯宾塞;;重塑中美关系[A];公共外交季刊2012秋季号(总第11期)[C];2012年
9 国机;;中美关系双方磨合期尚未结束——市国际关系学会等组织讨论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袁盈;;论中美关系的发展与邓小平的对美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向群;中美关系合作则两利 对抗则俱损[N];解放军报;2002年
2 刘江;中美关系百年实录[N];解放日报;2001年
3 ;中美关系与时俱进[N];解放日报;2004年
4 郑必坚;中美关系的四个战略机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记者 陈如为;人民之间的了解是中美关系基石[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记者 刘江;中美关系百年坎坷路[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记者 刘江 胡晓明;相信中美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本报记者 泓佐;以史为鉴,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N];学习时报;2002年
9 刘建飞;中美关系的动力[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马小军;什么是中美关系的大局[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俊芳;中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艳辉;政治经济的互动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陈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中美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中文;中美关系中的美台军售问题[D];南京大学;2008年
5 续延军;经济相互依赖条件下的中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徐红艳;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1949-1979)——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洪涛;中美结构性矛盾辨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余万里;美国跨国公司与九十年代的中美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王巧荣;APEC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张丽;中美敌对关系的形成(1949-1953)[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璐;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图雅;中国和平发展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峻;中美关系曲折发展中的文化价值观因素[D];暨南大学;2010年
4 冯婉;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印度因素[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王婷;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曹峻;探寻中美在亚太安全领域共同利益促进中美关系改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金钟淑;韩中关系与中美关系[D];外交学院;2005年
8 孟月明;试论世纪之交中美关系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的应对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纪文宇;论非对称性相互依赖下的中美关系[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10 郑忠民;论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美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4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2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