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缩影——以“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共同体”会议为研究对象

发布时间:2018-05-01 05:35

  本文选题: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 共同体会议 ; 参考:《国际政治科学》2017年02期


【摘要】: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共同体"年会(简称"共同体会议"),能够反映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侧面,因而可以成为管窥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现状和特征的重要窗口。本文试图创新一种基于重要学术会议来评估一个学科学术发展状况的研究路径。通过考察历届共同体会议议程所提供的数据信息,本文分析了共同体会议的与会群体和研究议题的相关特征。研究表明,在学术群体方面,中青年学者和在校学生是共同体会议的重要参会力量,会议具有明显的"草根特质";一支新兴的学术力量正在崛起,并且呈现出与海外学术界更加密切的互动;然而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力量在各城市、各区域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失衡。在研究议题方面,会议体现出显著的"学术导向"而非"政策导向",国际关系理论类的话题探讨最多,国际安全研究次之,国际政治经济学最为薄弱;会议讨论涉及的区域也高度失衡,大都集中在中国、美国和东亚三大板块,对其他地区关注不够;会议对新兴议题异常敏感,其兴衰主要与国家政策和现实情况变化、领袖学者和特定机构的推动有关。
[Abstract]: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mmun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ponsored by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can reflect one aspect of the study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refore, it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novate a research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a discipline based on important academic conferences. By examining the data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agenda of previous Community meeting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meeting participants and research topic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young and middle-aged scholars and students are important participants in the Community Conference, which has an obvious "grassroots trait"; an emerging academic force is emerging. However, there is obvious imbalance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different cities and regions. In the aspect of research topics, the conference reflects a remarkable "academic orientation" rather than "policy orientation". The topic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s the most discussed,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research is the second,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s the weakest. The regions involved in the discussions were also highly unbalanced,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three major sectors o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East Asia, and did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other regions. The conference wa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emerging issues, and its rise and fall were mainly linked to changes in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alities. Leaders and scholars are involved in the promotion of specific institu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笔者正在从事的研究项目“在传承与超越之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代际学术史”的部分成果,该项目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2017—2019年研究品牌计划“中国经济外交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编号:14XNJ006)的资金资助
【分类号】:D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丰;;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困境、进展与前景[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本刊特约记者;;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田野教授访谈[J];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01期

3 李巍;唐健;;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角色与中国学者的理论契机[J];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04期

4 张锋;;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清华路径[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4期

5 杨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2008—2011)[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2期

6 李巍;;IPE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评估[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1期

7 苏长和;;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现状和发展[J];国际展望;2009年02期

8 王栋;;双重超越的困境——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政策刍议[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3期

9 秦亚青;;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11期

10 杨原;;中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现状分析(2001—2007)[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巍;宋亦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缩影——以“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共同体”会议为研究对象[J];国际政治科学;2017年02期

2 卢凌宇;;研究问题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05期

3 卢凌宇;;期刊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国际关系学发展[J];国际政治科学;2016年04期

4 卢凌宇;;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路径选择[J];欧洲研究;2016年05期

5 李振福;王文雅;;地缘势理论及其北极问题应用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6年09期

6 李鹏;;浅谈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对策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14期

7 许秀芳;;“一带一路”战略与开拓中国外交新格局[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8 白建才;;论文明自觉论对国际关系的指导意义[J];中东问题研究;2016年01期

9 何伟;;表征与国际政治研究:一种美学的维度[J];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03期

10 张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外交政策供给——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巍;;国际秩序转型与现实制度主义理论的生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2 胡令远;王高阳;;国际关系理论正在走向终结吗?[J];国际观察;2015年06期

3 秦亚青;;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2期

4 阿米塔夫·阿查亚;董贺;;全球国际关系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两者是否兼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2期

5 陈志瑞;刘丰;;国际体系、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理论——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理论构建与经验拓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03期

6 郑永年;;中美关系和国际秩序的未来[J];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01期

7 周方银;;周边环境走向与中国的周边战略选择[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邝云峰;刘若楠;;美国的朝贡体系[J];国际政治科学;2013年04期

9 林民旺;;寻求普遍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一项不可能的使命?[J];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05期

10 王毅;;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峰君;21世纪初期亚太国际关系基本考量[J];当代世界;2000年01期

2 贾平安,张树桐;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熊伟;;国际关系网络化[J];世界知识;2000年17期

4 吴永强;《新挑战——国际关系中的“人道主义干预”》简介[J];国际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5 郭隆隆;新世纪国际关系中的软国力竞争[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827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27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a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