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分权体系下的议会外交
本文选题:外交分权 + 议会外交 ; 参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11期
【摘要】:议会外交的兴起打破了由行政机关垄断外交权力的结构,创造了一种对外交往的新范式。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进行的国际交往也属于议会外交的范畴,但与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制衡式的议会外交有显著差异。对于中国议会外交的研究,应将其放置在外交分权体系之中,侧重对于总体外交下全国人大的外交地位的研究,并总结中国议会外交的策略与方式。具体而言,中国的外交分权体系表现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相结合的"外交双重权力格局"。议会外交既是最高国家权力的直接运行,也是执政党领导下的总体外交的重要环节。在全国人大内部的职责分工上,"一院双层"的宪制构造使得议会外交的职能集中于常委会层面,并且建立了制度化的内外分工协作机制。在开展议会外交过程中,全国人大逐步明确了议会外交的目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策略方式,以服务于总体外交、促进经济发展并提升人大自身工作。现有外交分权体系确定了议会外交的制度空间,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则为规范外交分权体系、廓清议会外交的权力边界提供了制度契机。
[Abstract]:The rise of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broke the structure of monopoly of diplomatic power by administrative organs and created a new paradigm of foreign communi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its standing Committee also belong to the scope of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e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of checks and balances under the system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in the West. The study of Chinese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should be placed in the system of diplomatic decentralization,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the diplomatic status of the NPC under the overall diplomacy, and summing up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China's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Specifically, China's diplomatic decentralization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written constitution and the unwritten constitution.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is not only the direct operation of the supreme state power, but also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overall diplomac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ruling party. In terms of the division of du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within the NPC, the co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one House and two tiers" makes the functions of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concentrate on the standing committee and establish an institutionalized mechanism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the NPC has gradually defined the objectives of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and adopted flexible and diverse tactics to serve the overall diplomacy,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work of the NPC itself. The present system of diplomatic decentralization determines the institutional space of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 provides an institutional opportunity for standardizing the system of diplomatic decentralization and clarifying the power boundary of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2014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201406360080)资助成果
【分类号】:D8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卫洲;;努力开创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新局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求是;2015年04期
2 马岭;;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探讨[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4年06期
3 ;让世界了解真实的西藏——记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访问波兰和拉脱维亚[J];中国人大;2014年14期
4 马岭;;我国国家主席制度的规范与实践[J];法学;2014年04期
5 梁国栋;;变革中创新局——全国人大十年外事工作回眸[J];中国人大;2013年03期
6 赵可金;;非传统外交:当代外交理论的新维度[J];国际观察;2012年05期
7 杨帆;;促进互信 加深友谊——全国人大与南非、埃及的定期交流机制[J];中国人大;2012年16期
8 郭树勇;;中国特色议会外交刍议[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7期
9 沈子华;;我国条约批准的运作机制——以《宪法》和《缔结条约程序法》的规定为依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赵可金;;关于议会外交的理论思考(下)[J];人大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绮敏;马剑;;全国人大对外交往促进国家关系稳健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剑;中国特色议会外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亮华;论中国议会外交[D];外交学院;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如意;;宪法上“国事活动”的涵义与监督[J];政治与法律;2016年10期
2 王理万;;中国外交分权体系下的议会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11期
3 刘莘;钱于立;;中美国家安全治理改革比较研究[J];社会治理;2015年03期
4 肖巧平;李咸武;;从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困境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宪法规制[J];时代法学;2015年04期
5 王理万;;中国议会外交的发展历程与制度形式[J];人大研究;2015年08期
6 翟志勇;;国家主席、元首制与宪法危机[J];中外法学;2015年02期
7 谭峰;;电视节目传播视角中的中国文化外交[J];对外传播;2014年09期
8 赵可金;刘思如;;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兴起[J];东北亚论坛;2013年05期
9 何章银;曹广伟;;救灾外交的特点和功能探析[J];太平洋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高彦(CHAYYANG MANIVONGYALUE);老挝议会外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程哲;论中国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地位与特征[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洪芝敏;地方人大在中国议会外交中的定位与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岭;;国家元首的元首权与行政权[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2年03期
2 顾苏;;朱德缘何未担任共和国主席[J];百姓生活;2010年10期
3 徐泉;;美国行政协定的合宪性分析[J];现代法学;2010年03期
4 陈宗海;;中印议会外交的历史回顾及现实特点[J];当代世界;2010年02期
5 徐燕;;中美议会交往的里程碑之旅——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聪敏谈吴邦国委员长成功访美[J];中国人大;2009年18期
6 赵可金;美国国会委员会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J];国际观察;2003年05期
7 江国青;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J];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陈寒枫,周卫国,蒋豪;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及中国的实践[J];政法论坛;2000年02期
9 周e,
本文编号:1841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4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