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后苏联空间”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18-05-05 13:49

  本文选题:后苏联空间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参考:《俄罗斯研究》2016年01期


【摘要】: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所包含的很多沿线国家属于"后苏联空间"范围。而"后苏联空间"受到地区主导国俄罗斯的实力和战略意图变化及外部大国的影响,日益具备明显的弹性特征。当"后苏联空间"受到挤压或向外扩张时,经常会遭遇相应的反作用力。因此,这一战略地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地缘政治形势不稳、内在结构不断变化、特别容易受到国际关系和地区局势的影响。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持续即为明证。当前,与"后苏联"空间相关的重大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中国向西开放的机遇和挑战、后苏联空间内的外部大国的介入及与地区大国的合作与竞争,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如何对接等。借助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经由部分重大问题的实证研究,设置一个合理的分析框架,可深化对"后苏联空间"发展现状与演进方向的理解,进而将有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共建。
[Abstract]:Many of the countries along China's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re part of the post-Soviet space. The "space after the Soviet Un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change of the power and the strategic intention of the leading country of the reg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outside powers, and it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 of elasticity day by day. When the post-Soviet space is squeezed or expanded outwards, it often encounters counterforce. Therefo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trategic region are that the geopolitical situation is unstable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is constantly changing, which is especially vulnerable to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regional situations. The outbreak and continuation of the crisis in Ukraine is clear evidence. At present, the major extern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space of the "post-Soviet Union" mainly includ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opening to the west, the involvement of the outside powers in the space of the post-Soviet Union, and the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with the regional powers. And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how to docking and so on. With the ai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new economic geography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on some major issues, we set up a reasonable analytical framework. It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volution direction of "space after Soviet Union", and further help the coopera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合作与竞争的战略解析”(项目批准号:14CGJ00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批准号:2015M570313)的阶段研究
【分类号】:D8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莉;世纪之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1期

2 王勇;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进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5期

3 王正毅;争论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9期

4 谭再文;南海共同开发的国际政治经济学[J];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5 阎静;理解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6 王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结构学说——评析苏珊·斯特兰奇的《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导论》[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李运昌;;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解读日本的经援外交[J];阴山学刊;2006年04期

8 肖述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关系[J];学习月刊;2006年22期

9 张红;;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视点[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红;;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关键[J];行政论坛;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巍;;从IPE到GPE:一个交叉学科的成长史[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2 张丽;;试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与核心问题的现实意义[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张建新;;依附论与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徐瑞芝;构建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白云真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跨学科性与批判性:《国际政治经济学评论》的学术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融危机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议题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宗和;穷人也要有根打狗棍[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李巍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的“IO学派”:前沿与困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张军;关注中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经济学[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宋春艳 罗雄波;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经济观[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俊杰;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小琼;引进教材的翻译策略与技巧[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47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47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8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