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所指及其历史演变
本文选题:中亚 + 指称 ; 参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人们对"中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回溯学术历史,对"中亚"的指称和认知经历了发轫、沿变和发展的特殊历程。国际社会不同行为体的建构,经历了历史地理解构、自我利益中心化、价值标准实用化和务求实效具体化等不同阶段。文本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诠释,"中亚"范畴的界定按自然地理条件,而不是政治疆域划分;从地缘政治之角度研讨,界定范围随时代、利益取向不同而发生变化;从地缘经济之层面阐述,重"地缘政治",轻"地缘经济"的理路发生变化;从地缘文明之视域分析,在注重多元文化纷呈的基础上,也强调对区域文化空间的认同。概言之,对中亚之认知,随时代而变易,更趋具体与接近现实;愈发注重对实践性的追求。
[Abstract]:With the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Central Asia. Looking back on academic history, the reference and cognition of "Central Asia" has undergone a special process of initiation,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actor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has gone through different stages, such as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deconstruction, self-interest centralizati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value standards and materialization of practical results. The text interprets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the definition of "Central Asia" i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 but not the political territor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politics, the scope of the definition changes with the times and the interest orient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view of geo-economy, the author puts emphasis on "geopolitics" rather than "geo-economy", and emphasizes the recognition of regional cultural space on the basis of focusing on multicultur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civilization. In a word, the cognition of Central Asia changes with the times, becoming more concrete and close to reality, 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pursuit of practic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8ASH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D·西诺尔;喻融融;;什么是中亚[J];民族译丛;198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涛;康居与康国关系考——兼谈昭武诸国的起源[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2 王宪昭;我国北方民族神话图腾的交融与演变探微[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苏北海;;唐代四镇、伊西节度使考[J];西北史地;1996年02期
4 赵永伦;;阿拉伯人在伊朗高原的统治[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赵永伦;;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6 赵永伦;;倭玛亚王朝与唐朝争夺中亚的战争[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7 顾雪寅;;七世纪中后期唐王朝与西北、东北亚政权关系的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莫任南;康居古国初探[J];世界历史;1985年11期
9 袁周;邱圣宏;;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的新课题——兼论战争观教育与战斗精神培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金刚;虎狮民族鲜卑源流(下)[J];满语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乌恩;;论北方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大系中的地位及其影响[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庆宪;;冒顿单于统一诸引弓之民[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白建灵;;论回族民族意识的自觉[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海波;后冷战时期俄美中三国中亚政策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焦一强;吉尔吉斯斯坦政治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桑颖;美国对外援助中的私人志愿组织[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杜平;近代英国海上贸易保护政策的演变(17世纪中叶-20世纪初)[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钢;略论高校民兵信息分队作战能力建设[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宁;哈萨克斯坦粮食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海啸;中亚极端民族宗教势力与中国西部安全关系探析[D];暨南大学;2002年
4 苏立公;论中亚石器时代文化[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大宇;十九世纪时期俄国对中亚三汗国的征服[D];吉林大学;2005年
6 马娟;冷战后美国中亚战略的调整及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7 李建华;关于斯基泰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志伟;上海合作组织对维护其成员国在中亚的利益之作用[D];暨南大学;2008年
9 张建勋;论美国在中亚外高加索的战略利益及其制约因素[D];新疆大学;2009年
10 吕洪广;PCM通信设备的故障排除模拟训练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银安;浅析地缘经济学[J];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卢光盛;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缘经济学[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3 杨兴礼;简论90年代以色列的地缘经济战略[J];西亚非洲;1998年04期
4 孙晓青;欧元的国际化与欧美地缘经济之争[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06期
5 丁志刚;新兴地缘经济学独特的地缘战略视角——大国地缘经济战略争夺的新态势[J];国际论坛;2001年02期
6 曹云华,文峰;构筑中国的地缘经济安全——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J];东南亚纵横;2002年11期
7 周骁男;;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研究路径比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韩银安;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刍议[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王道成;;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安全[J];军事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10 韩银安;;地缘经济学竞争模式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飞;;基于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视角的云南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黎鹏;;促进地缘经济区的合作开发,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双伍;世界地缘经济格局的三个模式[N];学习时报;2000年
2 万毅;《西部开发与我国地缘经济安全研究》[N];甘肃日报;2002年
3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 郭可为;美欧俄“制裁战”加剧地缘经济动荡[N];上海证券报;2014年
4 张屹峰 上海社科院国关所地区合作室副主任;地缘经济战略转型:超越短期和局部利益[N];文汇报;2013年
5 杨书强 孙久生 王猛;“地缘经济”鼓了宁津人钱袋[N];德州日报;2010年
6 俄罗斯地缘经济与全球问题研究院院长 Э.科切托夫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强晓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海冰 俄联邦政府直属高等经济学院教授 п.莫基阿斯 钱宗旗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欧亚所副研究员许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吴恩远 张树华 徐海燕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杜永明;在新历史节点上谋求合作升级[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于丽雯;各级干部要善于理性思考[N];无锡日报;2008年
8 彭锋;中心与周边[N];美术报;2014年
9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成;亚信峰会 泛亚协作构建亚洲安全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记者 刘凯;以全局眼光科学谋划狠抓落实[N];运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崔军;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陈锴;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何祥武;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视角的中日地缘经济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曾路;广东区位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娇媚;构筑中国的地缘经济安全[D];吉林大学;2007年
2 黄慧;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正青;地缘经济视角下的西藏经济政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3年
4 聂明;论中国周边地缘经济战略[D];南昌大学;2013年
5 冯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俄朝地缘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萍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经济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金素;地缘经济学视角下的中俄石油合作与博弈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阳;新疆与中亚地缘经济合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王满;中国地缘经济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薛翠翠;青岛对外经济联系强度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49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4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