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机制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兼容性分析
本文选题:中美关系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 参考:《国际观察》2015年03期
【摘要】: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外交战略与经济利益并重的复合型大国关系。在外交战略层面,TPP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但二者并不必然相互抵触,这主要取决于四重因素:统一的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平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多重FTA体系;RCEP与TPP的关系;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条件。在贸易与投资层面,对比中国和日、加、墨等TPP谈判方的对美贸易与投资情况,TPP对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在亚太区域统一多边合作机制,中国与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多重FTA体系,中美双边合作机制的三重保障下,TPP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呈现较大的兼容性。
[Abstract]:The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a complex one with equal emphasis on diplomatic strategy and economic interests. At the diplomatic strategic level, TPP has dual influence on the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two do not necessarily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 which mainly depends on four factors: a unified Asia-Pacific regional cooperation system platform; China's multiple FTA system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CEP and TPP, and the practical conditions of Sino-U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In terms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compared with China, Japan, Canada, Mexico and other TPP negotiators'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dverse impact of the TPP on Sino-US trade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 is very limited. Under the unifie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multi-fold FTA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ia-Pacific economies, and the triple guarantee of the bilate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will be greater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TPP and the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太平洋合作协议对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化进程的影响及我国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CGJ02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化视角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发展前景研究”(项目编号:11YJCGJW01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XTD4-0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822.3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楚树龙;应琛;;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的长期方向[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2 陈志敏;;新型大国关系的形态分析[J];国际观察;2013年05期
3 沈铭辉;;美国双边投资协定与TPP投资条款的比较分析——兼论对中美BIT谈判的借鉴[J];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03期
4 苏长和;;“比异”齐飞?——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与思考[J];国际展望;2014年01期
5 达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07期
6 金灿荣;赵远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条件探索[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03期
7 李永成;;战略意图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袁鹏;;中国新一轮改革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试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J];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03期
2 张建;;试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J];东北亚学刊;2013年04期
3 钟飞腾;;新型大国关系、共同发展与中国外交新理念[J];国际论坛;2014年01期
4 张小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一种解读[J];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01期
5 蔡亮;;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文化逻辑及对“中国梦”的三重意涵[J];国际展望;2014年01期
6 徐进;;未来中国东亚安全政策的“四轮”架构设想[J];当代亚太;2014年01期
7 贺平;;跨区域主义:基于意愿联盟的规制融合[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4年02期
8 左希迎;;美国战略收缩与亚太秩序的未来[J];当代亚太;2014年04期
9 胡勇;;冷战后中美关系定位演变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J];国际展望;2015年02期
10 田云华;杨挺;李宗皓;;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研究综述[J];国际经济合作;201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扬;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及中国的对策[D];东北大学;2013年
2 芦凯凯;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与东盟关系新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闫萌萌;国际舆论对“中国例外论”的研究述评[D];外交学院;2014年
4 林婉;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5 刘畅;关于中国“联盟战略”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4年
6 胡顺贵;认知因素对中美战略互信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7 丁一;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下的海权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马萧萧;中美战略互疑根源探析[D];辽宁大学;2014年
9 郭小琴;中美海洋安全分歧的管控路径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4年
10 李林宸;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亚太地区的挑战与未来[D];外交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必坚;;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在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讲演[J];理论参考;2004年05期
2 田丰;;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美国双边投资协定范本(2004)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0年03期
3 周方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路径与前景[J];当代亚太;2013年02期
4 尼古拉斯·拉迪;;《民进国退——市场高于毛泽东:中国私营企业的崛起》[J];对外传播;2014年11期
5 傅梦孜;;中美关系发展的逻辑思考[J];美国研究;2011年03期
6 蔡翠红;;网络空间的中美关系:竞争、冲突与合作[J];美国研究;2012年03期
7 苏长和;;中国道路视野下的国际体系建设[J];当代世界;2012年12期
8 杨晓青;;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J];红旗文稿;2013年10期
9 李才义;;推动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教授[J];领导文萃;2013年07期
10 郑言;李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吴绮敏 温宪 席来旺;[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杜尚泽 吴云 陈一鸣;[N];人民日报;2013年
3 记者 杜尚泽 温宪;[N];人民日报;2013年
4 ;[N];人民日报;2013年
5 ;[N];人民日报;2013年
6 钟声;[N];人民日报;2011年
7 记者 钱彤;[N];人民日报;2012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周方银;[N];人民日报;2013年
9 记者 刘华;[N];人民日报;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一平;从冷战后国际体系的复杂化看中国与大国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12期
2 丁奎松;亚太大国关系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Z1期
3 孙承;大国关系与东亚合作[J];国际问题研究;2001年04期
4 俞邃;中国的大国关系理论与实践[J];当代世界;2001年03期
5 房乐宪;从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看冷战后大国关系的调整特点[J];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6 赵念渝;试论影响21世纪大国关系的三种因素[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7 赵念渝;影响21世纪大国关系的若干因素[J];开放导报;2001年04期
8 傅耀祖;冷战后大国关系的调整及其特点[J];外交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林利民;亚太大国关系的历史变迁:单极?两极?还是多极?[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杨成绪;大国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J];俄罗斯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夏立平;;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视角下的中美太空领域博弈与合作[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2 钮汉章;;相容:超越零和的有序竞争——政治发展视角下的21世纪大国关系走势[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金应忠;;避免全球性结盟分裂对抗是当代大国的历史使命——兼议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4 金子秀敏;;美中新型大国关系下的日中关系[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4期(总第113期)[C];2013年
5 仇华飞;;国际秩序转变中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外交学院客座教授 宋荣华;何为新型大国关系?[N];广州日报;2012年
2 美国著名国家关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 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 约瑟夫·奈;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李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N];人民日报;2013年
4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 叶小文;促进新的文明复兴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N];光明日报;2013年
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王]N生;迈向新型大国关系,,中美需把准定位[N];解放日报;2013年
6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 张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N];东方早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洪俊杰;中美求解建“新型大国关系”之道[N];解放日报;2013年
8 裴远颖 外交部前政策研究室主任;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耐心和智慧[N];解放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张日;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持续发力[N];国际商报;2013年
10 钟声;努力开创新型大国关系之路[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靖国华;冷战后大国关系的结构性调整及其走势[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曹扬;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及中国的对策[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李蒙爱;构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4 卜凤坤;论中国大国关系模式的嬗变与得失[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王丽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背景下中美在太空的竞争与合作[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4年
6 王大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中国对策[D];河南大学;2014年
7 张艳杰;试论二战以来美国东南亚政策中的大国关系因素[D];暨南大学;2008年
8 谷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D];河南大学;2014年
9 李林宸;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亚太地区的挑战与未来[D];外交学院;2015年
10 张文静;从伊朗核问题看美欧分歧[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0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5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