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机动防卫力量”:日本新军事战略的构建和影响
本文选题:日本新军事战略 + 机动防卫 ; 参考:《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自民主党野田内阁提出"机动防卫力量"的构想以来,围绕这一核心概念,日本战略决策层展开了一系列规划和部署。截至2013年12月,第二次安倍内阁一并发出包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在内的"安保三箭",并正式将上述概念升格为"联合机动防卫力量",一种新的军事战略初步构建完成。日本此次新确立的军事战略涵盖了从军事理论、指导原则、战略目标到军力结构、兵力部署、作战样式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国家层面上对其安全战略、法律制度规范和国内动员体制产生了一连串重大影响,从而推动日本战略文化偏好向进攻性现实主义转型。
[Abstract]:Since the Democratic Party's Noda Cabinet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mobile defense force," around this core concept, Japan's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level has launched a series of planning and deployment. As of December 2013, the second Abe Cabinet had jointly issued the "three arrows of security", includ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formally upgraded the concept to "joint mobile defence force", with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of a new military strategy completed. Japan's newly established military strategy covers aspects ranging from military theory, guiding principles, strategic objectives to military strength structure, troop deployment, combat style, and so on. It has 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domestic mobilization system have produc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influences, thus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Japan's strategic cultural preference to offensive realism.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8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秀玉;刘成杰;;韩日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以卢武铉政府时期韩日关系为个案分析[J];韩国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2 宋德星;李高峰;;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缘政治考量[J];和平与发展;2011年04期
3 赵磊;;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脉络及特征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2年03期
4 连会新;;小泉内阁时期日本“争常”战略浅析[J];日本研究论集;2006年00期
5 连会新;;小泉内阁时期日台关系述论[J];日本研究论集;2008年00期
6 孔明;;冷战后中日关系的特点及原因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7 贾付强;;日本:不“普通”的普通国家[J];日本研究;2012年01期
8 徐万胜;;论中日关系机制化建设[J];日本学刊;2013年01期
9 瞿静;;日美新安保体制对我国两岸关系的影响[J];现代妇女(下旬);2011年03期
10 黄小用;楚翔宇;;“安全困境”视野下的中日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海滨;冷战后日本台海政策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8年
3 程文明;日本“大国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巴殿君;冷战后日本对台湾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马晶;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6 娄伟;中国和平发展与东亚地区秩序构建[D];吉林大学;2010年
7 陈卓武;美国因素与日本“修宪之争”及其发展趋势[D];暨南大学;2009年
8 马新明;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同质现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马千里;冷战后日本大战略调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西敬;国际政治格局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妮娜;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郭贤江;新世纪中日关系“政冷经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政;小泉以来日本对华外交政策调整[D];山东大学;2011年
5 余银萍;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日关系(1991-2006)[D];湘潭大学;2011年
6 曹冰;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7 周琪;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发展及原因分析[D];青岛大学;2006年
8 刘栋;论冷战后的日美同盟与台海局势[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田芳;发展中日关系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10 杨熙;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持跃;浙江省在全国军事战略地位的演变[J];浙江学刊;1995年02期
2 刘晓飞;印度的军事战略及军队部署[J];国防;1999年09期
3 李劲松;朱宁;王金宇;;20世纪军事战略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其启示(下)[J];现代军事;2001年05期
4 梁晓秋;以色列不败的军事战略[J];领导文萃;2002年10期
5 王君荣;;美国军事战略的经济学分析[J];消费导刊;2006年12期
6 闫卫红;尉哲;;推行霸权的理论依据——评美军新军事战略[J];现代军事;1999年12期
7 罗肖键;张晓敏;;中国军事战略的变迁及未来海上力量[J];现代兵器;2000年03期
8 刘艳;从新版《国防报告书》看台湾军事战略的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年04期
9 透视;美军事战略转型研究报告揭秘[J];国际展望;2001年14期
10 吴少华;王慧岚;;略论军事战略主动权的掌握[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刚;;21世纪海洋科学技术发展与我国海洋军事战略需求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彭敦文;;试论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军事战略[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3 吕小宁;;新四军第五师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军事战略转变[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4 麟旭;;浅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5 朱艾华;;扬起战略战役战术系统训练的风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朱龙;;隋唐时期登州港的历史地位浅析[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7 惠宁利;吴英洪;;研究所,你将如何实现“财富增值”[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朱哲芳;彭大雍;;太平军分兵北伐的战略措施[A];太平天国北伐史论文集[C];1983年
9 刘国新;;20世纪60年代战备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文华;李巨澜;;六朝时期沿淮两岸的军事重镇及其攻守形势[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蒲宁;驻外美军4次调整凸显军事战略转型[N];中国国防报;2004年
2 陈卫;不见硝烟争亦烈[N];解放军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罗铮;“两场”变“一场”?[N];解放军报;2009年
4 沈丁立;美国打造新世纪军事战略[N];解放日报;2001年
5 陈继辉;印度军事战略“双箭头”[N];人民日报;2004年
6 孙剑波;军事战略决策展望[N];中国国防报;2002年
7 包国俊邋武天敏;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创新发展研讨会举行[N];解放军报;2007年
8 彭光谦;创新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战略理论[N];中国国防报;2003年
9 冯俊扬;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调整军事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3年
10 记者 孙占林;俄两种军事战略观点大交锋[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晓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左凤荣;苏联走向衰落与解体的深层原因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耿志;英美军事战略的历史考察(1919-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苏晓宇;美国对中亚军事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5 陈佳;论北约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于海滨;当代俄罗斯军事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7 纪振奇;清军江南大营研究(1853—1860)[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绍章;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荣生;现代科技对军事战略支持作用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2 历安东(Anton Lee Wishik Ⅱ);美国“反介入/区域阻断”军事战略概念与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比较[D];南京大学;2011年
3 陈挺;道器关系论[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王克智;国防关键技术选择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田原;试论国际政治新形势下的布什政府军事战略[D];新疆大学;2007年
6 常学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的军事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景海;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备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袁洁;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9 张玉芳;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从克林顿到小布什[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帅;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4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5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