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观与中国和东盟的安全困境
本文选题:新安全观 + 周边外交 ; 参考:《国际展望》2014年03期
【摘要】:针对世纪之交东亚地区安全与区域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中国于2002年7月向东盟地区论坛提交《中方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方的安全观念和政策主张。这些观念与东盟当时的地区安全观彼此相容,为本世纪头十年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随着近年来东亚地缘局势的变化,东盟的地区安全观出现重大转变,中国与东盟在地区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实现地区安全的基本条件以及维护地区安全的方法等方面均产生较为严重的分歧。在此情况下,东盟对华战略疑虑不断上升,一些国家开始大力提升军备并寻求区外大国的帮助和保护,这又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相互契合,形成东盟与美国合作共同抗衡中国的战略态势。由此而来,中国和东盟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安全困境,对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障碍。为了巩固有利于自身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中国须调整和补充新安全观的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及时"升级"。具体而言,需要在坚持新安全观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重点促进地区各国对利益相系、义利相融这一原则的共识,主动消除东盟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不断扩大双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逐步超越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困境,使双方关系重回全面包容性合作的轨道。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of security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China submitted to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in July 2002 the Chinese position Paper on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ion, which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China's security concept and policy proposition. These concepts are compatible with ASEAN's regional security concept at that time and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is century. However,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geographical situation in East Asia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major change in ASEAN's view of regional security, and China and ASEAN face major threats to regional security. There are serious differences in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regional security and the methods of maintaining regional security.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ASEAN's strategic misgivings about China have been on the rise, and some countries have begun to vigorously upgrade their armaments and seek the help and protection of major powers outside the region. This, in turn, coincides with the "Asia-Pacific rebalancing"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m ASE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work together to counterbalance China's strategic posture. As a result, there is a security dilemma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is a serious obstacle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its peaceful development, China should adjust and supplement the concrete contents and manifestations of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and upgrade it in a timely manner. In particular,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core idea of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we need to focus on promoting the consensus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on the principle that interests are linked to each other, and that they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move ASEAN's strategic misgivings about China, and continue to expand the interests community of both sides.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ommunity and destiny community gradually transcends the security dilemma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and makes the relationship return to the track of all-around inclusive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晨阳;;对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反思[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李义虎;赵为民;;中美军事透明度问题的新安全观思考——兼与马伟宁(BrendanS.Mulvaney)先生商榷[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11期
3 韩献栋;金淳洙;;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2期
4 郑先武;;中国—东盟安全合作的综合化[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3期
5 阎学通;中国的新安全观与安全合作构想[J];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嘉;;军事透明度与中美军事互信[J];和平与发展;2008年02期
2 张旺;演绎法在国际政治研究中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徐目坤;耿超;;当代中国军事外交新特征[J];军事历史研究;2009年S1期
4 孙玲;;中国新安全观内涵的现实主义剖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2期
5 白雪;;论新时期中国“以人为本”的新安全观——对传统安全观念的挑战[J];理论界;2009年04期
6 吴志成,朱丽丽;当代安全观的嬗变: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比较及其相关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3期
7 张洁;朱滨;;中国—东盟关系中的南海因素[J];当代世界;2013年08期
8 李熙玉;;国际秩序的变化与中韩关系新面貌[J];韩国研究论丛;2013年01期
9 鲁贵洋;;试析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东亚安全前景[J];理论观察;2014年03期
10 李熙玉;;国际秩序的变化与中韩关系新面貌[J];韩国研究论丛;2013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3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4 孔凡河;江泽民外交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先才;当代国际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彭文平;经济安全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7 朱永彪;中国国家安全观研究(1949-2011)[D];兰州大学;2012年
8 曾勇;中美关系视角下的南海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9 王柏松;中国新安全观及其安全战略选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姜志达;中美规范竞合与东亚秩序重塑[D];外交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雨霏;新中国50年军事外交的回顾与思考[J];军事历史;2000年01期
2 秦亚青;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读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J];美国研究;2001年02期
3 尹继武;;文化与国际信任——基于东亚信任形成的比较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马伟宁;中美军事关系中的透明度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N];人民日报;2002年
2 曲星;[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本报驻泰国记者 丁刚 暨佩娟 本报记者 曹鹏程 刘歌 张杰;[N];人民日报;2011年
4 ;[N];人民日报;2011年
5 ;[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驻泰国记者 孙广勇;[N];人民日报;2012年
7 记者 丁刚;[N];人民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华;外交部长唐家璇阐述新安全观[J];国家安全通讯;2002年11期
2 高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J];求是;2003年12期
3 黄仁国;中国新安全观述评[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尹希成;一种新的安全观——学习我国政府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J];理论学习;2003年02期
5 潘光;新安全观与中国的反恐战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04期
6 张澜涛;关于“和平崛起”与新安全观的理论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邵亚楼;新安全观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背景[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8 江涌;价值观·世界观·战略观·安全观——脱离“安全困境”需要“新安全观”[J];世界知识;2005年19期
9 宋效峰;;简论和谐世界观与新安全观的内在联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宋效峰;;和谐世界观与新安全观的内在联系[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国新;;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特点及其在周边关系中的运用[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仁伟;;关于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再思考[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吴莼思;;中国安全外交概念初探[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史艳娜;;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江泽民与上海合作组织[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东燕;中国的新安全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助理 刘骞;北约新战略和中国新安全观 殊途还是同归?[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3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谢青松;以新安全观促进亚洲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N];光明日报;2014年
4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董春岭;杜尚别峰会:推进“亚洲新安全观”[N];法制日报;2014年
5 市社科院研究员 李骊明;丝绸之路和平互利精神对亚洲新安全观的启示[N];西安日报;2014年
6 ;中国向东盟论坛提交新安全观立场文件[N];人民日报;2002年
7 ;中国新安全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安亚;新安全观引领亚太安全合作[N];光明日报;2010年
9 高原升;新安全观:上合组织关注的焦点[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汤华臻;以新安全观夯实亚洲和平发展之基[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柏松;中国新安全观及其安全战略选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根信;中国新安全观与防扩散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确立及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春华;论中国的新安全观与和平崛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孔凡河;冷战后中国新安全观论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郝宁;德国新安全观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孟祥玲;论国际新安全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夏保雄;论江泽民的新安全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盛;中国的新安全观在东南亚的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方刚;中国新安全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殷明明;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中的新安全观及其外交实践[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于洋;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5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8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