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中公共外交与人文纽带
本文选题:人文纽带 + 韩中关系 ; 参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1992年韩中建交后,两国关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在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领域也不断深化着合作与交流。2013和2014年,两国共举办了两届韩中公共外交论坛和两次韩中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会议;两国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了人文交流对于促进韩中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新的外交话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将韩中人文交流视为一种公共外交。以公共外交为视角,目前韩中两国人文交流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双方应深化和发展人文交流事业;在人文交流中重视国民的体验;灵活调整交流项目,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China in 1992,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upgraded in all directions, and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diplomacy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have also been continuously deepened in the fields of public diplomacy and people.2013 and 2014. The two countries held two Korea-China public diplomacy forums and two Korea-China joint committee meetings o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The two countries also stressed on many occasions the importance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Korea-China relations. As a new diplomatic discourse, Korea and China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public diplom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diplomacy,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room for development in the cause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between the ROK and China: both sides should deepen and develop the cause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people in the course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nd flexibly adjust their exchange programs. Make it a cau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
【分类号】:D822.33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熙玉;于婉莹;;“均衡”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与半岛安全结构——以新型韩中关系构想为中心[J];东北亚论坛;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毕颖达;;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空间、挑战及应对[J];东北亚论坛;2015年02期
2 李熙玉;崔祯yP;;习近平主席访韩和韩中关系的新里程碑[J];当代韩国;2014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金灿荣;刘宣佑;黄达;;“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3年05期
2 贺凯;;中国外交向“有所作为”转型——听王毅部长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J];世界知识;2013年14期
3 袁鹏;;“和谐世界”与中国“新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小松;;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8期
2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国家形象构建的战略沟通新视角[J];国际观察;2008年01期
3 徐莹;;中国公共外交的三大亮点[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Z1期
4 廖宏斌;;公共外交:国际经验与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1期
5 胡百精;;公共外交的语境、内涵与形态[J];国际公关;2009年02期
6 傅莹;;重视公共外交[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9期
7 陈昊苏;;加强公共外交 提升国家形象[J];对外传播;2009年12期
8 郜颖炜;;北京奥运中的公共外交浅析[J];改革与开放;2009年12期
9 檀有志;;错位与调适: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J];美国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10 叶靓;邵育群;;美国“公共外交2.0”:现状与发展趋势[J];当代世界;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庆国;;崛起中的中国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2 韩方明;;中国公共外交:趋势、问题与建议[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3 加藤嘉一;;每个中国人应是公共外交“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4 赵新利;;对欧公共外交大有可为——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5 李巍;;对中国公共外交经典案例的一次深入剖析——评《中国世博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6 吴思科;;西亚北非变局为中国公共外交带来新机遇[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7 赵会民;;“中日小大使”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8 赵新利;;日韩留学生公共外交政策及启示[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9 吴泽林;;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10 郑万通;;公共外交是全民的事业[A];公共外交季刊2012秋季号(总第11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刁妍;开展公共外交拓展履职领域[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赵启正;提升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N];新华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 王尔山;美式公共外交的新延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曲星;中国公共外交顺势而为[N];人民日报;2010年
5 赵启正;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的大机遇[N];文汇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淼;公共外交:匹夫有责的外交新视野[N];中国改革报;2010年
7 季明 宫一栋 缪晓娟;上海世博会搭建“公共外交”新舞台[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包松娅;推进公共外交 塑造国家形象[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记者 顾意亮;全国政协与上海市政协联合调研世博会公共外交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包松娅;外事委:全力推进公共外交[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阿雷(Alireza Khoshrou);冷战后中美新公共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3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5 廖宏斌;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D];外交学院;2005年
6 袁王珏;全球化时代公共外交中的国家领导人品牌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曾琳智;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曲文娜;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彬;美国公共外交的历程与现状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霞;新中国公共外交发展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3 龚涛;中国公共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樊蕾;试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与国家形象的塑造[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胡婷婷;英国的公共外交(1997-2009)[D];外交学院;2010年
6 郑舒婷;试析中国对美国的公共外交[D];暨南大学;2011年
7 全李彬;公共外交的“客体”指向法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亮;中国公共外交析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刘炳香;公共外交:理论、实践及对中国的借鉴[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韩子玉;论美国的公共外交政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5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9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