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外军事基地对部署国权力的影响
本文选题:军事基地 + 海外军事存在 ; 参考:《国际论坛》2014年05期
【摘要】:目前学界通常采取二分法,将权力分为硬权力与软权力、显性权力与隐性权力、嵌入式权力与非嵌入式权力等,但未将一国权力大小的衡量纳入到立体多维的指标中加以考察,也忽视了军事力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对该国权力大小的影响。本文将权力分为权力资源、权力构成、权力投射与权力运用四个层面,考察海外军事基地对部署国权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权力是个立体多维的范畴,既存在于静态的结构中,又存在于动态的关系与运用中;第二,海外军事基地部署影响权力的上述四个层面,是判断部署国权力大小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在全球关键地区部署与该国海外利益保护相称的军事基地对部署国权力产生重要影响。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ircles usually adopt dichotomy, which divides power into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explicit power and implicit power, embedded power and non-embedded power, etc. It also ignor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litary forces on the size of the country's power. In this paper, power is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power resources, power composition, power projection and power appli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overseas military bases on the power of deployed countries is investigat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first, power is a three-dimensional and multidimensional category, which exists in both static structure and dynamic relationship and application; second, the deployment of overseas military bases affects the above four levels of power.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judging the power of the deployed country. Thirdly, the deployment of military bases in key areas of the world commensurate with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untry's overseas interest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power of the deployed country.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在中东伊斯兰地区军事基地的战略部署与调整趋势研究”(13CGJ042)的前期成果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4PJC092)的资助
【分类号】:E113;D80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魏超;;中国军队的软实力与战略传播[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熊富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三大宏观视角[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雪平;;从国际法角度论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国际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4 谷琳;霍滨;;浅议导入软权力塑造我国政府形象的必要性[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5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李雪平;;从国际法角度论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国际化[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屈彩云;;日本环境ODA的战略发展探析[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8 周厚虎;;美国霸权战略中的软实力要素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6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7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9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一;沟通行为体、国内制度变迁与国际制度准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娟;沙特的“软实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强;从国外司法实践看我国电视节目模板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5 罗满秀;试论国际政治资源对金融危机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鸥;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D];湘潭大学;2010年
7 周美娟;论冷战后中国对欧盟开展文化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家灿;广州公安警务软实力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欢;中国软实力研究分析:兴起、视角与趋势[D];暨南大学;2010年
10 任国营;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3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0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