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基于公平偏好的国际气候合作谈判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8 14:13

  本文选题:公平偏好 + 国际气候谈判 ; 参考:《生态经济》2014年05期


【摘要】: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要激励和约束各国的行为,需要合作,而合作中最有效的因素是追求公平,否则只会陷入非合作或囚徒困境。因此,运用ERC公平偏好来解释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合作,分析了三种博弈状态:首先,在一个N国家的囚徒困境中,各个国家可以选择合作或不合作,除了标准的非合作均衡,大部分的合作甚至可以在所有国家间建立一个纳什均衡;其次,在减排博弈过程中,各国可以不断选择自己的减排水平,公平偏好不能提高标准的低效率的纳什均衡;最后,在一个两阶段博弈联盟形成中,存在公平偏好的国家增加了联盟的规模,提高了效率,可以达成充分合作的稳定协议。
[Abstract]: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s, cooperation is needed to motivate and constrain the behavior of countries, and the most effective factor in the cooperation is to pursue fairness, otherwise it will only fall into the dilemma of non cooperation or prisoners. Therefore, the use of ERC fair preference to explain the coop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s is to analyze three game states: first, in a prisoner's dilemma in a N country, All countries can choose cooperation or non cooper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standard non cooperative equilibrium, most of the cooperation can even establish a Nash equilibrium among all countries. Secondly, in the process of emission reduction game, countries can constantly choose their own emission reduction level, fair preference can not improve the standard low efficiency Nash equilibrium; finally, in on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two stage game alliance, the countries with fair preferences increased the size and efficiency of the alliance, and could reach a stable cooperation agreement.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气候合作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L13BC06)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黑龙江省林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研究”(12534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5;X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韦倩;;纳入公平偏好的经济学研究: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2 王文军;庄贵阳;;碳排放权分配与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气候公平诉求[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昊驹;乔洪武;;西方经济伦理研究中的数理方法述评[J];经济评论;2011年06期

2 李晓颖;张凤林;;基于公平心理偏好的投资博弈——敲竹杠问题的一个行为解决[J];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3 乔洪武;沈昊驹;;恩斯特·费尔对经济伦理研究方法的贡献——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系列[J];经济学动态;2011年04期

4 杨志强;石本仁;石水平;;不公平厌恶偏好、股权结构与管理层薪酬激励效果——一个实验分析[J];管理科学;2013年04期

5 蔡文灿;;国际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构建——基于全球公共物品和财产权的视角[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周燕;张麒麟;付丽娜;杨一字;孙桂英;;信息公开机制控制搭便车行为的效果—实验证据[J];管理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7 王书明;旷萍;;国内气候政治研究进展述评[J];科学与管理;2014年01期

8 杨云鹏;;纳入道德偏好的“经济人”假设重构猜想[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9 王晓文;魏建;;互惠研究的实验经济学进展与应用[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1年02期

10 韦倩;;瓦尔拉斯经济学的局限与拓展:亲社会偏好模型的兴起及其意义[J];学海;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晓文;魏建;;惠研究的实验经济学进展与应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Yang Zhi-qiang;Shi Ben-ren;Shi Shui-ping;;中国企业文化情境下管理人员社会偏好的甄别——超越自利人假设的实验研究[A];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焕蕊;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何江;一个三网融合滞后现象的新制度经济学实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肖丽;消费者的权力感和价格参照来源对其价格公平感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姜晓川;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聂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博弈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7 樊星;中国碳排放测算分析与减排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何艳秋;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和地区分配的统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肖欢;经理人公平偏好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韩翠翠;陕西省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谢优;基于参照依赖的企业员工公平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朱莉;个人碳排放标准值的估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路明洁;国际碳排放权分配公平性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6 赵勇猛;碳排放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黄煜;国际法视野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构建[D];安徽大学;2013年

8 罗辉;审计专用性投资不足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浣晓旭;城市棚户区改造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文军;;德国WBGU碳预算方案解析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方案比较[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02期

2 魏光兴;;公平偏好的博弈实验及理论模型研究综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3 何建坤,刘滨,陈文颖;有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公平性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驻南非记者 裴广江 苑基荣;[N];人民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旋;梁玉倩;梅明;郑金明;;博弈论与我国环境稽查体制的构建[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王卫;;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博弈及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8年03期

3 黄淑芹;王丽;;从博弈论看环境保护[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12期

4 陈岱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朱满德;刘超;董景奎;;屡禁不止的排污现象——政府与企业的博弈[J];贵州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6 谢永刚;孙亚男;;水污染灾害的政府监管与企业治污博弈分析——松花江流域案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3期

7 胡平波;对环境污染问题解决的博弈分析[J];南昌水专学报;2003年01期

8 陈敏鹏;林而达;;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下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对中国的挑战[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06期

9 汪鹏;赵黛青;;发电厂减排CO_2的技术选择及对比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10 ;欧盟碳减排领先世界[J];化工文摘;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引狮;;环境保护中的博弈分析与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一种法律经济学观点[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2 王晓冬;;清洁发展机制(CDM)及其在我国的实施[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3 王军;;环境管制与国际竞争力[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朱雅妮;;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初探[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5 李家才;;江苏电力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评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 刘雪梅;;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家在研究什么?[A];《中国的绿色的发展道路——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陈伟青;黄颖利;;克服蚕食CDM机制资源租的信息成本问题:碳权交易所的信息功能[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黄颖利;陈伟青;;节能减排指标的转换:构建国内自愿减排市场的突破口[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吴志刚;;公害和环境污染的法律纠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张林英;周永章;;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开发的博弈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卞晨光;《京都议定书》联合执行机制启动[N];科技日报;2006年

2 ;电动车减排成本高,不敌柴油车[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牛智敬;高油价刺激伦敦寻找全面减排方案[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赵晓平;中国绿色碳基金山西专项启动[N];中国矿业报;2009年

5 吴越 作者单位:国家环保总局;CDM:他山之石以攻玉[N];西部时报;2005年

6 文庆;6企业首次打包出售“废气” 英国公司4.2亿元埋单[N];中国工业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童光荣;《京都议定书》前景不乐观[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张铁;《京都议定书》:一种压力,一个机遇[N];人民日报;2005年

9 王向华;瑞典节能减排合作项目落户神木[N];陕西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原二军;节碳基金将与中国共同开发低碳技术[N];中国环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钢;减排CO_2的能源动力系统综合评价与多目标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2 刘凌轩;应对我国气候变化挑战的管治问题[D];南京大学;2012年

3 林云华;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郭亮;跨界河流水污染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王斌;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7 朱谦;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迟金玲;IGCC电站二氧化碳捕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兴海;我国各省(市)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与减排成本的实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2 董明慧;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范围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3 颜婷婷;环境安全中的南北合作与冲突[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姜涛;排放权交易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中的策略与应用[D];青岛大学;2007年

5 付玉;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王雪飞;我国减少污染物排放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7 马忠磊;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能源结构改善与风险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8 张彭飞;流域水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黎华群;中美CO_2减排溢出的政策模拟系统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郭若愚;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06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06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6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