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机制的冲突管理效用及其限度
本文选题:南海问题 + 和平解决 ; 参考:《太平洋学报》2015年09期
【摘要】:随着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面临国际压力的中国政府亟需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积极应对。本文认为,新自由制度主义路径虽为处理南海争端提供了有益思路,但限于当前的主客观条件,现有的南海机制仍属于非正式国际机制范畴,制度化水平较低,因而现有机制虽在冲突管理方面具有一定效用,但并不能有效约束国家的机会主义行为,更无力从根本上解决主权争端,还易受到地区权力结构的影响。因此,现阶段中国政府不仅要积极维护现有的南海机制,稳步推动南海机制向更高的制度化水平发展,同时还要采取其他手段作为其有效补充。
[Abstract]:As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inues to heat up,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acing international pressure, urgently needs to take relevant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 This paper holds that although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provides a useful way to deal with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t is limited to the present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the existing South China Sea mechanism still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informal international mechanisms, and the level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is relatively low. Therefore, although the existing mechanism is effective in conflict management, it can not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opportunistic behavior of the state, let alone resolve the sovereignty dispute fundamentally, and is vulnerabl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regional power structure. Therefore, at this stag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not only actively maintain the existing South China Sea mechanism, steadily promote the South China Sea mechanism to a higher level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but also take other means as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基金】:2013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中青班项目“国际制度建制与改制中的‘中国方案’研究”(2011JG010-FGJ024) 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中国的全球治理倡议与国际制度创设及改革研究”(14SG30)的资助
【分类号】:D8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国强;;理解南海共同开发与航行自由问题的新思路——基于国际法视角看南海争端的解决路径[J];当代亚太;2012年03期
2 李金明;从东盟南海宣言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J];东南亚;2004年03期
3 张良福;历次“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非正式讨论会述评[J];国际政治研究;1995年01期
4 周意岷;;构建南海机制分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02期
5 刘艳峰;;区域间主义与南海区域安全机制[J];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06期
6 罗婷婷;;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合作机制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5期
7 周江;;略论《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困境与应对[J];南洋问题研究;2007年04期
8 白续辉;;追踪与研判:《南海行为准则》制定问题的研究动向[J];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01期
9 罗国强;;多边路径在解决南海争端中的作用及其构建——兼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J];法学论坛;2010年04期
10 刘宏松;;非正式国际机制的形式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锦峰;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法律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2 崔海培;论《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进展与困境[D];外交学院;2010年
3 熊涛;《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起源、困境与出路[D];暨南大学;2012年
4 李毅龙;南海搜救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5 瓮晓璐;南海问题的由来、现状及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6 黄映;南海争端解决途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王玲婕;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机制探究[D];浙江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国强;叶泉;;争议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法律效力——兼析钓鱼岛作为争议岛屿的法律效力[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2 邵建平;;如何推进南海共同开发?——东南亚国家经验的视角[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3 罗国强;;理解南海共同开发与航行自由问题的新思路——基于国际法视角看南海争端的解决路径[J];当代亚太;2012年03期
4 李明江;梁春扬;;泛北部湾合作与区域安全:关注南海[J];东南亚纵横;2008年01期
5 李帅;;新世纪以来南海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1年35期
6 张宇;;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影响[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崔荣伟;;国际机制与南海问题探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王梦蝶;;论南海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7期
9 张丽娜;;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主体适格性[J];法学杂志;2012年11期
10 吴玉珑;;黄岩岛争议的相关法律问题解决——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视角[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增刚;;无政府状态下的产权形成与保护——兼论中国海洋权益维护[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高世明;Nathaniel S.Pearre;赵菊芬;;南(中国)海争端潜在替代方案之分析[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3年卷第1期[C];2013年
3 王秀卫;;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模式浅析[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美武;重叠机制视域下的非洲国际减贫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韶阳;南沙群岛价值分类评价和开发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赵乾坤;大国权力与地区规范[D];外交学院;2006年
4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田辽;南海争端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7 曾勇;中美关系视角下的南海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8 曲恩道;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刘惠华;世界格局及身份的定位与中美关系—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王在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合作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苏源;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合作探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蕙竹;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马丽;南海争端解决模式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齐为群;南海地缘政治与中国国家安全[D];山东大学;2011年
5 姬虹;冷战后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探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武晓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袁术林;南海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D];暨南大学;2006年
8 廖e,
本文编号:1915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1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