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国际反恐情势下的政府监视与个人隐私权

发布时间:2018-05-20 14:45

  本文选题:恐怖主义 + 反恐 ; 参考:《复旦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着眼于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恐怖主义浪潮,探讨在国际反恐情势下政府监视与个人隐私权保护问题,试图得出政府监视与个人隐私权的协调机制,寻求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的平衡。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文章首先释明了监视与监视社会的概念,回溯了政府监视的产生及其发展,得出政府监视作为一种控制社会秩序、维护统治稳定的有效工具,它的出现是必然的,它的存在至少至今日来说也是必要的。其后,文章介绍了政府监视的目的和内容,指出政府监视自其产生至今,监视的目的与内容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直至今日政府监视的目的主要是维持社会控制,察觉并关注各种威胁,避免或调查犯罪活动,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以此为目的政府监视已经深入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监视内容广袤繁复。随后,文章细致列举了目前政府监视的几大主要手段方式。同时也指出,政府监视虽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在集权政治、心理和社会影响以及个人隐私权保护等方面的担忧。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文章解释了什么是恐怖主义,介绍了当前的国际恐怖主义浪潮以及新阶段下恐怖组织与恐怖袭击活动的变化,尤其是在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空前活跃并呈现出小型化、当地化、基层化的特点。反恐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其范围和程度都是空前的。在这样的世界反恐情势背景下,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制定了全球反恐战略及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反对恐怖主义,并为政府监视提供了法律依据。各国政府国内的法律规定与监视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调整。以美国为例,其一方面针对政府监听的合法性问题制定了专门法律,如爱国者法案,并对之前的一些法案进行了修正,如外国情报监视法2007修正案和2008修正案。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制定了各种政府监听计划,来大规模监视公民活动,比如国家安全局无证监听计划和2013年被曝光并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应的棱镜计划。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后这些监视范围越来越大监视程度越来越深的各种监听计划尽量合法化,从而达到合法的监视普通公民的活动,预防和阻止恐怖袭击发生的目的。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文章首先按照通说阐明了什么是隐私以及什么是隐私权,然后从国际条约和联大决议、国际法对隐私权保护措施以及各国国内法对隐私权的保护方面,介绍了当前国际及主要国家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最后阐释了政府监视中可能存在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问题。指出在现今社会尤其是在当前世界恐怖主义浪潮与国际反恐情势的背景下,政府已将其监视的触角深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无可避免的威胁到了个人隐私。要控制这些涉及隐私权的风险,就需要采取措施给予隐私权强有力的保证同时对政府监视进行规制。在本文的第四部分,文章首先综合前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延续第三章第三节关于政府监视中的个人隐私权保护问题简要说明了在当前的国际反恐情势下,政府监视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空前激烈,急需寻求一些原则或者措施来规制政府监视,保护公民隐私权,从而达到政府监视与个人隐私的平衡。其后,文章就确立政府监视与个人隐私权的协调机制来限制相关的政府监视活动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十三项原则以确保既使政府能够有效开展监视活动,发挥其在世界反恐情势下应有的作用,又保证个人隐私权在政府监视活动中得到保护。最后,文章在这一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六项对政府监视行为的规制措施建议,用以规制政府监视,防止政府滥用,保护个人隐私。
[Abstract]: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article ,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wave and the changes of terrorist organization and terrorist attack in the new stage .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unter - terrorism situation , the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some principles or measures to regulate the government ' s surveillance and protect the privacy of citizens .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1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健;美国《隐私权法》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J];情报科学;2001年06期

2 张新宝;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隐私权保护[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05期



本文编号:1915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15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9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