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研究
本文选题:中共十八大 + 中国外交 ; 参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召开。在开幕式上,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阐述了对世界形势以及中国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明确了中国外交的大政方针。虽然总体而言延续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方针,但其中所体现的变化更值得关注——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形势、国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新认识、新思想和政策新动向。中共十八大后,随着新一届领导集体的亮相,中国外交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主要由绪论和四个章节构成。首先,文章先简要梳理十八大前后中国外交政策目标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而十八大对外交政策目标进行了调整,将其调整为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为改革发展争取良好外部条件。外交目标的调整隐含的意义是中国的外交工作将变得更为积极进取。其次,文章将从国际格局、中国国内因素及新一届领导层的决策特点这三个层次分析中国外交发生变化的原因,认为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和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国家实力的发展、国内改革的需要、公共舆论因素及领导人个性特点是中国外交发生变化的原因。再次,为了进一步阐述中国外交的新变化,文章从以国家利益为底线,强硬对待领土争端;主动塑造国际机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对外政策的全局统筹以及积极开展高层次访问这四个层面的具体策略来论证中国外交的积极进取。最后,文章对中国外交转变所取得的阶段性效果进行了分析,表明中国的外交之变能够促进国际秩序更加民主化和公正化,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扩大政治影响力,但同时也加强了权力竞争,引起别国的警惕和防范。
[Abstract]:November 8-14, 2012, the 18 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eld smoothly in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Beijing.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Hu Jintao gave a report to the Congress on behalf of the 17th Central Committee, expounded the basic judgment of the world situation and China's domestic situation, and clarified the general policy of China's diplomacy. Although the policy of foreign polic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been extended in general, the changes reflected therein deserve more attention-this kind of change fully reflects the CPC's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world situation, domestic situation and China's diplomacy. New ideas and policies. After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he new leadership group, China's diplomacy has been adjusted, and the diplomatic situation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is paper is mainly composed of introduction and four chapters. First of all, the article briefly reviews the changes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objectives before and after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diplomacy has served for domestic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djusted its foreign policy objectives to serve the objectives of "two hundred years" and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s Chinese Dream. At the same time fo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o strive for good external conditions. The implicit implication of the adjustment is that China's diplomacy will become more aggressive. Secondly, the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s in China's diplomacy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international pattern, China's domestic factors and the decision-ma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leadership, and hold that the global geopolitical structure and the changes in China'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re 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rength, the need of domestic reform, the factors of public opinion and the personality of leaders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China's diplomacy. Thirdl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ound the new changes in China's diplomacy, the article takes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s the bottom line, treats the territorial disputes hard and actively shapes the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Strengthen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foreign policy and actively carry out high-level visits to the four levels of specific strategies to demonstrate China's proactive diplomacy. Finall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ge effect of China's diplomatic transformation, which shows that China's diplomatic transformation can promote the democratization and jus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effectively safeguard national interests and expand political influenc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trengthens the power competition, arousing the vigilance and prevention of other countries.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前;《中国外交五十年》评介[J];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05期
2 许艳霞;新中国外交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J];理论界;2000年05期
3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新中国外交剪辑(六)[J];党史文汇;2001年03期
4 肖宗志;建国50多年来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论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杨丽红;与时俱进的中国外交[J];沧桑;2003年03期
6 金正昆;试论当代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J];国际论坛;2003年03期
7 金正昆;试析当今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举措[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7期
8 李星;从开放档案看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建立[J];中国档案;2004年04期
9 刘若南;;走下神坛的中国外交[J];观察与思考;2004年13期
10 阮宗泽;;构建和谐世界的中国外交[J];协商论坛;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公龙;;论中国外交的观念变革[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欧阳程奕;;价值视阈下的新中国外交:1949-2009[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李志永;;融入与自主性的平衡: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4 牛军;;五十年的中国与世界[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牛军;;冷战与80年代的中国外交[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6 仇发华;;从朝鲜核问题的演变看中国外交倾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7 马驰;;略论邓小平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牛玉峰;;邓小平与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外交[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卫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外交战略与策略选择[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10 ;党领导的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与经验[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记者赵伟;2009年版《中国外交》在长首发[N];长春日报;2009年
3 钮维敢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外交的历史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刘建飞;理性考评中国外交[N];学习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谢方;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将更加积极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尹承德;今年中国外交有亮点[N];解放日报;2012年
7 记者 李琰 王远 于淼;第八届“蓝厅论坛”探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N];人民日报;2012年
8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杨成绪;2013年的中国外交:全面把握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N];解放日报;2013年
9 ;读“蓝厅热词” 把脉中国外交[N];人民日报;2013年
10 钟声;预测中国外交的关键[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2 任远U,
本文编号:1932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32353.html